当西北粗犷遇见农耕温情:农场谷仓里的庆阳饸烙面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5

当西北粗犷遇见农耕温情:农场谷仓里的庆阳饸烙面

在陇东高原的黄土沟壑间,庆阳饸烙面如同大地的脉络,将八百年的农耕文明凝结在一碗筋道之中。这款用荞麦与小麦碰撞出的面食,最初是戍边将士的军粮,如今已成为庆阳人婚丧嫁娶必备的"平安面"。其荞麦核心带来的降脂降压特性,配合羊肉臊子的温补,特别适合三高人群与体虚者食用,在昼夜温差大的黄土高原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饸烙面就是最朴素的养生哲学

谷仓改造的饸烙工坊

我的饸烙面制作基地设在农场废弃的谷仓里,挑高的木梁垂下自制晾面架,石磨盘改造的操作台带着岁月包浆。当晨光透过木栅栏在麦堆上画出金线,便是开始制作的最佳时机。选用陇东红壤生长的荞麦与冬小麦按3:7配比,这种搭配既保留荞麦的降脂功效,又兼顾小麦的延展性。关键在"醒三揉九"——面粉加水后醒发三刻钟,反复揉压九次直至面团出现绸缎光泽。

去年深秋为农场丰收宴准备饸烙面时,我发现用井水代替自来水能让面团更柔韧。那日恰逢寒流突至,面团在低温环境下难以发酵,情急之下我将面盆埋进尚有余温的麦堆,两小时后取出,面团竟散发出类似酒酿的微香。这个意外发现如今已成为我的独门秘技——在谷仓东北角的麦垛里恒温醒面,面团会产生更丰富的层次感

当西北粗犷遇见农耕温情:农场谷仓里的庆阳饸烙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饸烙五部曲

压面见真章是制作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梨木饸烙床需用全身力气压杆,当细圆面条从铜孔匀速落入沸锅时,会发出"咯噔咯噔"的节奏声。我特意在谷仓横梁安装了滑轮组,利用重力辅助压面,这让单人操作变得轻松。面条在锅里浮沉三次即可捞起,过冷水后要在橄榄油里抖散,此刻面香会混合着木香与油香在谷仓弥漫。

羊肉臊子要选放养的山羊后腿,肥瘦相间切丁,入锅煸炒时加入庆阳特有的地椒叶,这种长在黄土崖上的香料能彻底去除羊膻。最后浇汤环节尤为讲究,用羊骨熬制的浓汤要保持在85℃左右,过热会烫烂面条,过凉则激发不出香气。当琥珀色的汤汁漫过如玉的面条,撒上葱花香菜,谷仓里劳作的人们便会循香而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