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牛肉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在这张馍里了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亳州牛肉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在这张馍里了

各位乘客,我是本次航班的随行厨师老王。今天咱们不聊安全带,也不说救生衣,就说说我老家亳州的那张牛肉馍——您没听错,就在这万米高空的飞机厨房里,我给您还原这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安徽名吃

传说这牛肉馍是华佗发明的。当年他看见老乡们干活累,就用面皮裹上牛肉和粉丝,既能顶饱又暖胃。您别看它长得像个加大号馅饼,其实里头门道深着呢!牛肉补气血,粉丝顺肠道,面皮养脾胃,特别适合熬夜加班的人、消化弱的老人、还有像咱们这样长途飞行的旅客。上次有个低血糖的姑娘吃了半块,愣是撑到降落都没喊晕。

高空实战手册:飞机厨房限量版教程

第一步备料就得耍心眼。牛肉选牛腩肉,肥瘦三七开,高空低压环境下太瘦的柴得像抹布。粉丝得用红薯粉,提前用温水泡20分钟——千万别用开水,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上次在迪拜航线图省事,结果粉丝烂成了糊糊,包的时候直接从面皮里渗出来,搞得像牛肉馍流了鼻涕。

第二步调馅是灵魂。牛肉剁成玉米粒大小,加入葱姜末、五香粉、生抽老抽。关键来了:把泡软的粉丝切成两指长,拌进肉馅里,淋一勺芝麻油锁水。高空厨房湿度低,这步能防止馅料变成沙漠。

第三步和面要讲究手感。中筋面粉加一撮盐,温水少量多次地倒,揉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飞机遇上气流颠簸时,您就得像抱孩子一样把面盆搂在怀里揉。醒面30分钟,正好够咱们飞过一个城市上空。

亳州牛肉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在这张馍里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包馍要有仪式感。面团擀成巴掌大,馅料堆成小山包,像包包子一样收口再轻轻压扁。上次我徒弟非要把馅塞到爆炸,结果煎的时候噗嗤裂开,牛肉馍瞬间变成了牛肉披萨。

第五步煎制最考验耐心。飞机厨房只能用电饼铛,预热后刷层薄油,馍坯放进去用手转转。听到滋啦声就改中小火,盖盖烙6分钟。翻面时得用锅铲配合手指——这个动作我练了三个月,现在闭着眼都能翻出朵花来。

老王翻车经验谈

记得首航莫斯科那次,我雄心勃勃要做豪华版牛肉馍,在馅料里加了芝士。结果遇上强气流颠簸,芝士全漏出来粘在电饼铛上,机长还以为客舱着火启动了警报系统。所以传统吃食真不能乱创新,老祖宗的配方都是千锤百炼的。

最后唠叨几句:刚烙好的牛肉馍得晾两分钟,不然烫了上颚您喝不了香槟;吃的时候配一小碟醋解腻,要是带孩子可以蘸番茄酱;剩下的用锡纸包好放餐车,落地加热照样酥脆——不过在我这儿从来不会有剩的。

您闻见香味了吗?这班航班还有三小时降落,足够您慢慢品尝这张穿越云层的亳州味道。要是吃得顺口,下回咱们试试亳州嘛糊,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关键词: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