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圆里的运河故事:淮北赖汤圆的前世今生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4

一碗汤圆里的运河故事:淮北赖汤圆的前世今生

说起淮北的吃食,大家可能先想到口子酒,但藏在老街深巷里的赖汤圆,才是老淮北人心里最柔软的念想。这碗看似普通的汤圆,可是沿着运河漂来的宝贝。清朝那会儿,运河码头日夜繁忙,有个赖姓小贩发现工人们半夜下工后想吃点热乎又顶饱的,就用本地糯米粉包上红糖芝麻,创出了这碗暖胃又暖心的汤圆。运河水流淌了三百多年,赖汤圆的香味也飘了三百年。

这汤圆可不只是解馋,糯米健脾暖胃,芝麻补肝肾,红糖益气活血,特别适合熬夜干活的人、手脚冰凉的姑娘们。去年冬天我在淮北采风,在石板路老店里见过赶早市的菜农、晨练的老人,都围着热腾腾的锅子吃汤圆。老板说他们家五代人做这个,以前运河船工都是揣两个在怀里当干粮。

手把手教你复刻运河味道

先准备这些:水磨糯米粉500g、黑芝麻100g、红糖80g、猪油30g,还有个秘密武器——少量口子酒。淮北人做汤圆爱加点本地口子酒和面,不仅增香,还能让面团更绵软。

下面是我的实战经验:第一次做时偷懒用普通糯米粉,结果煮出来汤色浑浊。后来学聪明了,非得用淮北运河水磨的糯米粉才行,这种粉吸水性不同,揉面时要分次加温水。记得有回水加急了,面团裂得像干旱的土地,赶紧用保鲜膜包住醒发半小时才救回来。

具体步骤看好了:1. 炒香的芝麻碾碎,混入红糖和融化的猪油,冷藏成馅料块;2. 糯米粉加温水揉到"耳垂般柔软",这个度要掌握好——捏起来柔软但不粘手;3. 取剂子捏成小碗状,包入馅料后封口搓圆,关键是要搓到没有裂缝;4. 水微开时下汤圆,用勺子背推水防粘锅;5. 煮到浮起后加半碗冷水,重复两次;6. 最后点几滴口子酒在汤里,这是画龙点睛之笔。

一碗汤圆里的运河故事:淮北赖汤圆的前世今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个诀窍让你不翻车

要注意啊,馅料太稀会导致破皮,我第一次做时红糖流得满锅都是。后来学会把馅料冷冻半小时再包,成功率大增。煮的时候火候特别关键,水滚太猛会煮爆,要保持似开非开的状态。剩下的汤圆记得撒干粉冷冻,千万别堆在一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曾经冻出一整坨汤圆石头。

现在每次煮赖汤圆,看着白胖的团子在锅里翻滚,总会想起运河畔的灯火。这碗汤圆早不只是食物,更是流动的历史。下次你来淮北,别光顾着品酒,去找找那些亮着昏黄灯光的老店,热腾腾的汤圆端上来时,准能尝到时光的味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