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东莞厚街烧鹅濑粉:一碗穿越百年的岭南烟火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胡同里的东莞厚街烧鹅濑粉:一碗穿越百年的岭南烟火

您要是溜达过老北京的胡同,准能闻见那股子混着烤鸭香的风。可今儿咱不说这个,我得跟您唠唠另一道藏在巷子深处的宝贝——东莞厚街烧鹅濑粉。这碗粉啊,打明朝那会儿就在岭南扎了根。传说厚街镇有个摆摊的老陈,把烧鹅的油汁往濑粉里那么一浇,"呲啦"一声响,整条街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您别看它瞧着粗犷,其实讲究着呢!鹅肉补虚益气,濑粉用晚造米磨的浆特别养胃,热汤里搁点白胡椒还能驱寒。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谁抱着这海碗都能吃出满脑门细汗。

胡同里的东莞厚街烧鹅濑粉:一碗穿越百年的岭南烟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灶台前的独门秘籍

先说这烧鹅,得选黑棕鹅,您要是在菜场瞧见鹅掌金黄油亮的准没错。去年秋天我在胡同口支棱摊子那会儿,隔壁王婶送来只七斤重的肥鹅,我照老师傅教的招儿,用五香粉、蒜蓉、柱侯酱调成料汁往鹅肚子里抹。重点来了:得留一勺冰梅酱挂在鹅颈上,这样烤出来的皮才透亮如琥珀。挂炉前拿醋水淋三遍,您会看见鹅皮"唰"地收紧,像姑娘们撑开的油纸伞忽然合拢似的。

濑粉的筋骨是这样炼成的

米粉得用竹升压的才够劲道。我在广东学艺时见老师傅坐在竹杠上颠,现在用擀面杖也能凑合。关键在烫粉:水将沸未沸时把米浆倒进漏勺,手腕画着圈儿晃,粉条落进85度的热水里瞬间定型。记得有回我水烧太猛,粉条全成了糊糊,重新试了三次才掌握火候——这经验可值钱了!

让汤头会说话的秘诀

烧鹅的骨头别扔,和猪筒骨、干瑶柱慢炖三小时。等汤色变成浅金时,把刚才烤鹅时接住的鹅油倒进去,汤面立刻开出朵朵油花。这时候撒把大地鱼粉,鲜味"噌"地就窜上来了。我习惯留半碗原汤,等客人要加粉时再续,这样第二碗照样鲜气扑鼻。

组装这碗岭南风情

粗陶碗底垫上焯过水的豆芽,烫好的濑粉盘成鸟巢状。烧鹅斩件要斜刀切,保证每块都带着皮肉金甲。最后那勺烧鹅汁才是灵魂,得沿着碗边转着圈浇,让每根米粉都沾上琥珀色的光泽。上桌前搁两片薄荷叶,解腻还添风雅。

胡同里的烟火奇遇

去年冬至我在胡同摆摊,有个广东来的小伙连吃三碗,说吃出了他奶奶的手艺。后来他每周都从通州坐两小时地铁过来,有回还带着八十岁的爷爷。老爷子捧着碗的手直抖,眼泪"啪嗒"掉进汤里,说这味道和他1948年离开东莞前吃的一模一样。您说美食这东西,不就是穿肠过的乡愁么?

注意事项:烧鹅出炉要晾十分钟再斩件,不然脆皮会回软;濑粉煮好要立即过冰水,口感才爽滑;鹅油若不够,可加少许花生油替代,但千万别用橄榄油——那味儿太窜!最后提醒您,这碗粉得趁热吃,凉了腥气就该冒头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