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湖州馄饨里的汴梁旧梦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4

一碗湖州馄饨里的汴梁旧梦

你们知道吗?在开封这座古城里,藏着一种特别有意思的馄饨——湖州馄饨。说来有趣,这明明是江南水乡的特色,怎么就在中原腹地扎根了呢?这事儿还得从《清明上河图》说起。当年汴京作为世界级都城,各地商贩云集,湖州商人带着家乡的馄饨手艺在此落脚,没想到竟成了开封人吃了上千年的味道

这馄饨啊,最适合春秋两季吃。春天能解春困,秋天能润燥气。特别是经常熬夜的读书人、久坐的绣娘,还有肠胃娇弱的老人孩子。我认识一位汴绣老师傅,她说清明前后绣《清明上河图》的虹桥那段时,总爱煮碗湖州馄饨当宵夜,热汤下肚,手指都灵活不少。

薄如蝉翼的功夫

要说最地道的做法,得从选料开始。猪肉要三肥七瘦的前腿肉,剁馅时得听见"哒哒哒"连续不断的刀声。记得我第一次在家尝试时,邻居还以为我在敲鼓呢!最关键是皮子——得用高筋面粉加鸡蛋清反复揉压,擀到能透过皮子看清报纸字迹的程度,这个绝活我练了整整三个月。

具体来说,分这么几步:1)和面时要分三次加水,揉到面团光洁如绸缎;2)醒面时得盖湿布,防止风干;3)擀皮要像开封汴绣的针法那样有章法,从中间向四周螺旋式推开;4)调馅得加葱姜水和蛋清,顺时针搅打上劲;5)包的时候手指要像绣花般轻巧,一捏一转就是个元宝形状;6)煮馄饨的水要宽,像汴河那么宽广;7)点三次凉水见证馄饨三浮三沉;8)最后汤底要用虾皮、紫菜、蛋丝,淋几滴小磨香油。

一碗湖州馄饨里的汴梁旧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绣花针下的馄饨经

我在开封老城区学做这道馄饨时,有位绣娘告诉我个诀窍:包馄饨的指法要和汴绣的"平针"手法相似,左手托皮,右手下馅,五指配合要像绣花时那样行云流水。我照着她说的试了试,果然包出来的馄饨个个挺括,再不会煮成面片汤。最妙的是,她教我在肉馅里加少许荸荠末,吃起来竟有类似虾滑的脆嫩口感,这个秘方连很多老字号都不知道呢!

不过要注意啊,擀皮时千万别图省事用压面机,机器压的皮子缺少韧性。还有煮馄饨时切忌大火滚煮,要用文火"养熟"。上次我侄女来学,火开太大,一锅馄饨煮成了云吞面,让她心疼得直跺脚。

如今站在开封的鼓楼广场,捧着这碗穿越了千年的湖州馄饨,透过蒸腾的热气,仿佛能看见《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这小小一碗里,既有江南的细腻,又带着中原的醇厚,更妙的是那种文化的交融感——就像汴绣,用湖州来的丝线,绣出了汴梁的风华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