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面饼:黄酒之乡的暖心味道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6

启东面饼:黄酒之乡的暖心味道

说起启东面饼啊,那可是咱们南通人早餐桌上的"扛把子"。别看它现在满大街都能买到,这手艺可是从明清时期就传下来的。当年长江口渔民出海前,女人们总会连夜烙上几十张面饼,用粗布包好了塞进丈夫的行囊。这饼既顶饱又耐放,咸香的面饼就着滚烫的鱼汤,就是渔家人最踏实的温暖。发展到今天,面饼里卷的馅料越来越丰富,但老面发酵的那股子麦香始终没变。

会呼吸的面饼才够味

要说启东面饼最妙的地方,就是那股带着酒香的发酵味。这不经意间倒与绍兴黄酒文化暗合——都是通过发酵成就独特风味。记得去年在绍兴咸亨酒店吃饭,端着雕花木碗喝黄酒时,突然就想起外婆烙饼时满屋的香气。鲁迅在《风波》里写九斤老太念叨"从前的酒不是这个味道",要是尝过现在机器压的面饼,怕也要嘟囔"从前的饼不是这个味道"了。

启东面饼:黄酒之乡的暖心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揉九转见真章

我自己第一次烙饼就栽在和面上。按着老方子用35℃温水调老面,结果水温没控好把酵母烫蔫了。后来跟早点铺王师傅学了招:用手指试水温,要像摸小娃额头般温乎才行。现在把我的经验总结成五个关键步骤:

1. 发面得用祖传的老面肥,揪一团兑温水化开,慢慢倒进高筋面粉里。这和面的手法讲究"三光"——面光盆光手光

2. 揉好的面团要醒发两小时,等到扯开看见蜂窝状气孔才算到位

3. 擀面杖得从中间往四周滚,转着圈儿擀成草纸厚度

4. 鏊子烧到撒水珠滋啦响的程度,饼坯下去瞬间就起泡

5. 翻面时机要看边缘微微翘起,用竹篾子轻巧一挑就是个漂亮的翻身

藏在细节里的老味道

要说最让我得意的,是去年冬至改良的黄酒面饼。受了绍兴醉鸡启发,我在和面时加了半勺五年陈花雕。没想到酒香经过高温烘烤变得极其含蓄,面饼反而更酥脆了。不过要注意三点:黄酒必须选半干型,甜酒酿会影响发酵;添加量不能超过面粉的5%;孕妇小孩吃的话还是用传统做法更稳妥。

这金黄油亮的面饼刚出锅时,掰开能听见"咔嚓"脆响,对着光看得到细密气孔。卷上青椒土豆丝,或是蘸点蟹黄油,再配碗热腾腾的豆花,就是启东人最熟悉的清晨滋味。如今虽然各种网红糕点层出不穷,但这份带着江海气息的质朴味道,始终是游子们最深的乡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