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面:糖画摊旁的西北风情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兰州牛肉面:糖画摊旁的西北风情

说起兰州牛肉面,那可不止是一碗面,更像是西北人豪迈精神的缩影。我在这糖画摊旁支棱起锅灶做面时,总能看到路人被这股浓香勾住脚步——热腾腾的骨汤混着辣子的焦香,和糖画摊上麦芽糖的甜味儿搅在一起,愣是把整条街熏出了烟火人间。

一碗穿越百年的“解乏汤”

这面啊,最早是清朝嘉庆年间兰州回民厨师陈维精捣鼓出来的。那会儿西北商道上的骆驼客一走就是几个月,累得人仰马翻,他就用黄牛骨熬汤,配上蓬灰水和面,愣是把面条抻得筋道爽滑。汤里搁的十几味香料不光提鲜,还有温中健脾的讲究——白胡椒暖胃,草果化湿,香菜梗通气,最适合干体力活的、脾胃虚寒的。现在糖画摊前蹦跶的小孩,我常劝他们家长:“给孩子要个清汤款,比碳酸饮料养人!”

记得去年冬至在糖画摊边做公益餐,有个扫大街的大姐冻得直搓手,我特意给她多舀了勺汤底浮着的牛油。她吸溜完脑门沁出薄汗,笑着说这比暖宝宝还管用。其实这就是牛肉面的妙处:肉汤补气血,辣油驱寒气,粗粮面条顶饱,赶路的、熬夜的、身子发虚的都不妨来试试。

兰州牛肉面:糖画摊旁的西北风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跟着糖画师傅学抻面

要说做法,和旁边糖画摊老李画龙须有得一拼!先得备齐这些:高筋面粉500克、蓬灰水半碗、牛腿肉2斤、白萝卜半根,还有草果、香叶、花椒、姜块这些香料包。

第一步熬汤是关键。牛大骨敲开焯水,扔进大锅加满冷水,我习惯学隔壁老李熬糖浆的耐心——他盯着糖浆冒鱼眼泡,我守着汤锅微沸三小时。有回我试着把桂皮多加了5克,汤色顿时浑厚得像老糖画里的琥珀色,这招现在成了我的秘方

第二步和面得玩点花样。面粉加盐水搅成絮状,重点来了:蓬灰水要像画糖画般细细淋入。第一次我手抖倒猛了,面团发脆抻不开,急得直挠头。老李隔着摊子笑:“你当是泼墨山水呢?”后来学他勾糖丝的手法,手腕悬着转圈揉,果然揉出光溜不粘手的面团

第三步抻面最考验功夫。醒好的面团擀成厚片,刀光闪处切成均匀条剂子。捏住两头一抖一拉,面条在空划出弧线——这时候糖画摊的小孩总嚷着“看拉面杂技”!反复对折抻个六七回,细如发丝的“毛细”就成了,要是喜欢嚼劲,抡成“韭叶”宽也行。

第四步煮面萝卜双管齐下。面条在滚水里浮起就捞,白萝卜片得切得透亮,和面条一起烫熟,最后码上牛肉片,撒把香菜蒜苗,浇上滚烫的黄金汤,红油往上一淋,馋得糖画摊的麻雀都蹦近了啄渣子。

糖画摊前的小心机

别看这面豪放,讲究可不少:和面水温得盯着,天冷用温水,天热改凉水;熬汤千万别中途添水,不然就像糖画断了丝,鲜味全泄了。隔壁老李有回把我剩的牛油混进糖画模具,结果粘得扯不开——您可记住了,香料包捞干净再喝汤,不然满嘴渣子比粘牙的糖画还难受。

最后给您透个底:我常在收摊前把没卖完的牛肉面分给流浪者,有个大爷每次都说:“这面暖胃,糖画甜嘴,你们这摊子攒功德哩!”其实啊,食物哪有高低贵贱,不过是一勺热汤照见人间冷暖罢了。

关键词: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