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街头邂逅深井烧鹅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拉萨街头邂逅深井烧鹅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在拉萨八廓街转经道旁闻到了广式深井烧鹅的焦香。那年恰逢藏传佛教的“雪顿节”,晒佛仪式结束后,我跟着人流钻进一家挂着“粤藏美食”招牌的小店。老板是位在广东学过厨的藏族汉子,他笑着说:“佛祖过节,我们也得改善伙食嘛!”

当岭南烧鹅遇见高原节庆

深井烧鹅其实源自香港深井村,跟拉萨本无渊源。但老板告诉我,高原冬季寒冷,烤制肉类本就符合藏民饮食传统。烧鹅皮脆油润的特性,意外地契合节庆时补充能量的需求。那些磕长头后来吃饭的朝圣者,往往指名要鹅腿——金黄酥脆的鹅皮能快速补充热量,而鹅肉温中补虚的功效,正好缓解高原早晚温差带来的不适

记得有次我帮老板打下手,给刚结束“跳神”仪式的僧人送烧鹅。那位老师傅掰开鹅肉时眼睛一亮:“这香气,像我们煨桑时柏枝的味道!”后来才懂,他指的是荔枝木熏烤时产生的果木香与高原柏香的共通性

拉萨街头邂逅深井烧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原版烧鹅制作全记录

第五次进藏时,老板终于让我进了后厨。他改良的传统配方很值得分享:

第一步选鹅就很有讲究,要用高原溪边散养的白鹅,虽然比广东黑棕鹅瘦,但肉质紧实。记得有次我自作主张选了太肥的鹅,结果烤制时油滴得太猛,火焰窜起把鹅翅烤焦了——这就是我要提醒的:高原气压低,烤炉温度要比平原低20℃才行。

腌制时他不用传统五香粉,而是加入藏茴香和沙棘汁。我帮忙搓料时总控制不好力度,有次把鹅腹搓破了皮,老板急得用藏语念经。后来他教我用转经筒的手法匀速按摩,这个画面至今难忘:窗外是飘扬的经幡,手里是渐入味的烧鹅

烫皮环节最考验耐心,得用藏红花水反复浇淋。我试过偷懒少浇两次,成品就像没盘好的辫子粗细不均。老板打趣道:“你这态度,在寺庙连酥油灯都点不亮呢!”

挂炉时要用牦牛毛绳系住鹅颈,他说这是跟寺庙挂经幡学的结法。有回我系的结松了,烤到一半鹅掉进炉火,急得我们拿备用的糌粑扑火——所以切记检查绳结!

烤制时更需虔诚。老板每半小时转动烤叉时都要念六字真言,他说火焰的跳动跟酥油灯苗一样,都是与神明对话的语言。当我第一次独立完成烤制,切开鹅腹时涌出的混合着藏香料的蒸汽,让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食物即修行”。

舌尖上的融合智慧

现在这家小店在雪顿节总会排起长队,游客们举着烧鹅在布达拉宫前拍照,当地人会配着酥油茶解腻。有次看到个藏族老奶奶把鹅肉撕碎拌进糌粑,她对我眨眼睛:“汉人的仙鹤(鹅),我们佛祖也喜欢哩!”

所以你看,真正的美食从不受地域限制。当深井烧鹅在高原找到知己,当荔枝木的烟火与柏枝的沉香在空中交融,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满”?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