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火勺:六安街头最暖心的红色记忆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4

铁岭火勺:六安街头最暖心的红色记忆

说起铁岭火勺啊,可别被名字骗了!这可不是东北铁岭的特产,而是咱安徽六安人早晨最爱的那口吃食。外皮酥得掉渣,内馅鲜得冒汁,再配上一壶六安瓜片茶,那滋味真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这火勺的来历可有意思了。传说当年红军挺进大别山,老乡们为了给战士们准备干粮,把仅剩的面粉揉成剂子,包上野菜和腊肉渣,用石板烙得焦香。战士们揣在怀里翻山越岭,饿的时候掰开就能吃,既顶饱又暖胃。后来这种手艺就在六安传承下来,因为烤制时要用火勺(一种带凹槽的铁制工具)按压成型,所以得了“铁岭火勺”这个名儿。现在的火勺馅料更丰富了,但老辈人总说,最地道的还是当年那种带着烟火气的味道

从和面到出锅的魔法时刻

去年冬天我在六安老街亲眼见过老师傅做火勺,回家就忍不住试了手。别看个头不大,要想做得地道可得费些功夫。先说这面皮——得用半烫面!就是一半开水烫面,一半凉水和面,这样擀出来的皮子既有韧性又不会太硬。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全用凉水和面,结果烙出来的火勺硬得能砸核桃,邻居还以为是我在修家具呢!

馅料讲究肥瘦相间:三肥七瘦的前腿肉剁成肉糜,加入葱末、姜汁、五香粉,关键要加一勺六安特产的毛豆腐乳汤汁,这是让火勺带着独特发酵香气的秘诀。记得那次我贪心多放了豆腐乳,结果咸得连喝三壶瓜片茶,所以新手切记:腐乳汁宁少勿多!

包制手法要像包包子那样收口,但收口处要朝下按扁。用带凹槽的火勺工具(家里平底锅也行)小火慢烙,每面烙三分钟就要翻个儿。我在第五次实践时终于掌握了翻面时机——当面皮出现密集气泡,边缘微微透明时翻面最合适。这时候满屋都是麦香混着肉香的味儿,馋得家里小猫直挠厨房门。

烙好的火勺要趁热吃,配着六安瓜片茶特别解腻。这瓜片茶可是当年周总理最爱的茶叶,片片如瓜子,清香扑鼻。在六安的茶摊上,常见老人们一手火勺一手茶盏,讲着红军在大别山的故事,这就是最地道的六安早晨

铁岭火勺:六安街头最暖心的红色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

火勺虽然好吃,但有些细节真得注意。面皮千万别擀太薄,否则烙的时候容易破皮流汁;火候一定要控制在中小火,我第二次做时开大火,表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吃不完的火勺可以冷冻,但再加热时要用烤箱或平底锅复烙,微波炉加热会让酥皮变软。

现在每次做火勺,我都会多烙几个送给邻居。看着金灿灿的圆饼在锅里滋滋作响,总会想起六安老乡说的那句话:“火勺圆圆,情意绵绵”。这小小吃食里,装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也装着现代人的温暖日常。要是你来六安,记得大清早去巷子口找那冒着白气的摊子,保证你吃完一整个上午都干劲满满!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