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画廊酒会做内蒙古果条是什么体验?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3

在上海画廊酒会做内蒙古果条是什么体验?

朋友们,今天在艺术画廊的开放式备餐区做内蒙古果条,看着墙上那些抽象画和眼前金黄油亮的果条,感觉特别奇妙!这道游牧民族的传统油炸面食,用的是草原特有的野果酱和荞麦面,特别适合需要补充能量的人群。比如经常熬夜的艺术家们——昨晚布展到凌晨的三位策展人刚才尝了刚出锅的果条,眼睛都亮了!

为什么说它是画廊酒会的秘密武器

果条里的沙棘酱含有200多种活性物质,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8倍,特别适合长期面对电子屏幕的艺术工作者。上次在M50艺术区酒会,有位雕塑家连续吃了五块,说比咖啡管用多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用量,因为野果酱含天然果糖。

在上海画廊酒会做内蒙古果条是什么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让我分享个独家经验:去年在外滩源画廊做跨年酒会时,湿度达到90%,面团特别粘手。我灵机一动把备餐区的空调出风口对准操作台,在风口下醒面20分钟,结果面团延展性变得极佳。这个办法后来成了我的固定流程,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

跟着我做准没错

第一步:在不锈钢料理盆里混合200克荞麦面和100克高筋粉,加半勺盐。重点来了——要用35℃的温牛奶代替水,这样炸出来的果条会带奶香。

第二步:把蒙古野果酱用筛网过滤去籽,慢慢倒进面粉。这时候画廊的灯光特别重要,我专门选了备餐区射灯最亮的位置,能清楚观察面团颜色变化。

第三步:揉面时手要像弹钢琴那样放松,揉到面团表面像丝绸般光滑。现在正对着画廊的天井,自然光下能看清面团是否出现完美光泽。

第四步:把面团擀成3毫米厚片时,我用了调鸡尾酒的刻度擀面杖,这样保证每块果条厚薄均匀。

第五步:油温控制是关键!我把电磁炉设在180℃,扔进一小块面团能立即浮起并冒出细密油花。这时候果条下锅会慢慢绽开像抽象画里的流线

最后装盘时,我借鉴了旁边展出的极简主义作品,用长条白瓷盘斜放三根果条,撒上碾碎的炒米——有位法国画廊主刚才专门来问这是不是某种食物装置艺术。

几个要命的小细节

在画廊做菜最怕油烟触发消防系统!我特意把油炸区安排在通风口下方,同时准备了防溅油网。还有啊,果条要现炸现吃,昨天试过用保温灯会让它失去脆度。建议分批次制作,每次不超过20根——正好够一拨客人品尝的时间

看着宾客们端着香槟围在餐区讨论果条的金黄色泽与墙上油画的呼应,突然觉得食物和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下次考虑把果条做成画廊展签的造型,说不定能成为新的网红艺术点心呢!

关键词: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