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灵璧石与黔南鱼包韭菜的奇妙邂逅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道听起来有点"混搭"的美食——黔南鱼包韭菜!别看名字带着黔南,这道菜跟咱宿州可是有着特别的缘分。记得我第一次在宿州朋友家尝到这道菜时,整个人都惊呆了,鲜嫩的鱼肉裹着清香的韭菜,再配上一杯灵璧石泡的茶水,那滋味真是绝了!
这道菜的历史说来有趣。相传最早是黔南地区苗族同胞在祭祀时的传统菜肴,后来随着文化交流传到了宿州。当地人发现这道菜特别适合春夏之交食用,既能祛湿又能开胃。鱼肉富含优质蛋白,韭菜温中行气,搭配起来特别适合体质偏寒、容易疲劳的上班族。我那个做钟馗画的朋友老说,自从常吃这道菜,画画时手腕都有劲多了!
制作教程
第一步:选材要讲究。最好选用两斤左右的草鱼,这种鱼肉质鲜嫩且刺少。韭菜要选宿州本地的小叶韭菜,香味更浓郁。记得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在市场挑了半天鱼,最后选了条活蹦乱跳的,结果宰杀时差点让鱼跳出水池,弄得厨房满地是水。
第二步:处理食材。将鱼去鳞去内脏后,从背部剖开但不要切断,做成蝴蝶状。用刀在鱼身上划几道口子,这样更易入味。韭菜洗净后切成长段,长度大概跟手机差不多。这里有个小窍门:韭菜不要切得太短,否则包裹时容易散开。
第三步:腌制调味。用米酒、姜片、少许灵璧石盐(就是咱们宿州特产的岩盐)均匀涂抹鱼身,腌制15分钟。这个时间刚好可以泡杯茶,我用的是灵璧石茶杯,据说能释放微量元素,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总觉得茶水特别甘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包裹成型。将腌好的鱼平铺,把韭菜段均匀铺在鱼身上,然后像包饺子一样把鱼对折,用泡软的干笋条或者棉线轻轻捆扎。我第一次做时捆得太紧,蒸好后韭菜都发黄了,后来才知道要留点空间让韭菜呼吸。
第五步:上锅蒸制。水开后大火蒸8-10分钟,具体时间要看鱼的大小。判断标准是鱼眼凸出,用筷子能轻松穿透鱼身。记得要在盘底垫几片生姜,既能去腥又能防止粘盘。
第六步:淋油增香。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蒸好的鱼取出后,撒上葱花、辣椒丝,然后烧热一勺菜籽油,"刺啦"一声淋上去。那个香味啊,每次都能把邻居家的小孩馋哭!
注意事项
要说注意事项,首先是一定要现做现吃,这道菜回锅再热就失去鲜味了。其次是对海鲜过敏的朋友可以用鸡肉代替。最后是韭菜的量要控制好,太多会盖住鱼的鲜味。记得有次我韭菜放多了,吃起来像在吃韭菜包子,完全尝不出鱼味了。
说来有趣,这道菜现在成了我们宿州文人雅聚的常备菜。就着灵璧石的茶盘,品着鱼包韭菜,赏着钟馗画,别有一番风味。上个月办书画展时,我特意做了这道菜招待客人,结果比我的画作更受好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