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大米糕:来自广西壮乡的甜蜜记忆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射阳大米糕:来自广西壮乡的甜蜜记忆

说起射阳大米糕啊,那可真是广西美食地图上的一颗明珠。别看它现在街头巷尾都能买到,其实这道点心跟壮族歌圩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姑娘们都会蒸上几笼大米糕,用芭蕉叶包着带到对歌场,边唱山歌边分给心上人。我去年在武鸣歌圩现场就见过,有个阿妹递米糕时羞红的脸颊,比刚出笼的米糕还诱人。

这种米糕之所以能传承百年,离不开它实在的功效。用射阳特产粳米磨的米粉,性平味甘,特别养胃。加上广西特产的红糖,补血又暖身。最妙的是蒸制过程不加油脂,特别适合老人孩子消化。上次我奶奶胃不舒服,连着吃了三天米糕,居然能下楼遛弯了。现在每次回家,她总念叨:"孙啊,给奶奶带块米糕回来呗!"

手把手教你做会唱歌的米糕

要说具体做法,我可是交了"学费"的。第一次做时没掌握好水量,蒸出来硬得像砖头。后来跟壮族阿婆学了正宗做法,这才开了窍。首先得选射阳产的晚粳米,提前泡足6小时,放到石磨里磨成米浆。现在家里都用破壁机了,但切记要分三次加水,这样磨出的米浆才细腻。

关键第二步是发酵,米浆要和米酒醪糟以3:1比例混合。记得那次我贪快多放了酵母,结果发酵过头蒸出来全是气孔。最好放在陶缸里,盖上纱布醒发4小时,等到表面出现蜂窝状气泡就刚刚好。这时会闻到淡淡的酒香,正是壮族米糕特有的风味来源

第三步调糖浆很有讲究,得用广西古法红糖块熬制。先把红糖削成片,加桂皮八角文火慢熬,最后滤掉香料冷却备用。我后来改良过配方,加了些百香果干,没想到意外地好吃,酸甜味正好解了米糕的腻。

射阳大米糕:来自广西壮乡的甜蜜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下来是点睛之笔——添加配料。传统做法会放炒香的芝麻和花生碎,我试过加入桂林产的干桂花,蒸好后满屋都是桂花香。倒入模具时记得刷层薄薄的茶油,这样脱模时能保持完整形状。最好用壮族特色的竹编小蒸笼,蒸出来的米糕会带着竹子的清香

最后大火蒸20分钟关火,但千万别急着开盖!我有次没忍住提前掀盖,米糕瞬间塌陷成面饼。要焖5分钟让温度慢慢下降,开盖时你会看到米糕在微微颤动,像布丁般Q弹。用竹签插入不粘筷就是成功了,待晾到温热时口感最佳。

这些坑我都替你踩过了

要是想做给老人吃,记得把米浆磨得更细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把红糖换成木糖醇,我试过效果不错。雨季制作时要适当减少水量,广西湿度大容易影响发酵。最好现做现吃,冷藏后复蒸总会差些味道。上次多做了分给邻居,没想到第二天他们居然端着空碗来问还有没有。

如今在南宁中山路夜市,还能见到推着竹笼叫卖米糕的阿婆。每当听到"米糕喂~热乎乎的米糕"的吆喝,总会想起歌圩上那些用米糕传情的年轻人。这块小小的米糕啊,蒸腾着壮族人的烟火日常,也甜蜜着八桂大地的春夏秋冬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