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糯米鸡:戏剧排练厅里的烟火气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4

广州糯米鸡:戏剧排练厅里的烟火气

你们肯定想不到,在堆满道具的戏剧排练厅里,我居然用电磁炉蒸出了满屋荷叶香。那天正排着端午节的民俗戏,演员们念着"裹蒸粽"的台词总差些味道,我一拍大腿:"不如咱们现场做份糯米鸡!戏里戏外都是传统手艺,这情绪不就来了?"

从茶楼戏台到排练厅

这糯米鸡啊,最早真是给听戏的爷叔们准备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茶楼里,戏台上锣鼓喧天,茶客们需要耐饱又不耽误看戏的吃食。小贩们就把糯米饭裹着鸡肉,用荷叶一包,挎着篮子沿座叫卖。现在的粤剧老倌们还常说"糯米鸡救场",指的就是以前戏班连夜排戏时,后台蒸着的糯米鸡总能及时填饱肚子。

要说适用人群,那可太广了。排练耗神的演员们需要补中益气,熬夜背词的编剧需要健脾养胃,就连跳舞的姑娘们也能靠它调理气血。不过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小朋友和老人建议选去骨的鸡腿肉

广州糯米鸡:戏剧排练厅里的烟火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步还原广式风味

第一步备料就有讲究:长糯米提前泡3小时(急用的话热水泡1小时),干香菇、虾米用温水醒发。重点来了——我坚持用新鲜荷叶,虽然干荷叶方便,但那种带着水汽的植物清香,是任何干燥食材都替代不了的。

第二步炒制馅料时,整个排练厅的演员都围过来了。先把腌好的鸡块滑油,接着香菇丁、广式腊肠片在锅里滋啦作响,最后倒入沥干的糯米快速翻炒。有个演厨娘的新人演员看得入神,差点把道具汤勺当炒勺递给我。

第三步包裹才是真功夫。把浸湿的荷叶铺平,先垫层糯米,放上咸蛋黄和腌好的鸡块,再盖层糯米。记得有次我给外国戏剧团演示,他们非要学"中国式包裹",结果扎出来的糯米鸡像抽象雕塑,蒸的时候全散架了。

第四步上蒸笼要诀是:水沸后转中火,蒸足40分钟。有回排练正到关键处,大家忘了时间,蒸了1小时的糯米鸡反而更软糯入味。从此我们给这锅意外收获取名"压轴糯米鸡"。

三个关键诀窍

1. 糯米最好炒到半透明再包裹,这样蒸熟后米粒更油润

2. 腌鸡肉时加勺枧水,能让肉质更嫩滑(这是粤菜老师傅的秘方)

3. 蒸制时在蒸笼边卡根筷子透气,避免水汽倒流

现在剧团巡演前必做糯米鸡,演员们说这比什么壮行酒都管用。当荷叶展开的瞬间,黏连的米粒拉着金黄的鸡汁,就像舞台大幕缓缓拉开——你说这食物啊,从来不只是果腹,更是穿越时空的念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