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胡椒饼:煤矿深处的火焰滋味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萍乡胡椒饼:煤矿深处的火焰滋味

在萍乡老城的巷弄里,总能遇见推着铁皮桶烤炉的小贩。当炉盖掀开的瞬间,混着炭火焦香的胡椒味如火山喷发般涌出,这种粗犷直白的香气,恰似这座煤矿城市耿直炽烈的性格

傩面下的生命之火

萍乡胡椒饼的诞生与煤矿文化血脉相连。明清时期下井的矿工们,习惯在怀里揣上撒满黑胡椒的烤饼。浓烈的胡椒能驱散井下湿寒,扎实的面饼可提供整日能量,而焦脆的外壳则像给食物穿上了"盔甲",在黑暗的矿井中仍能保持完整。有趣的是,当地傩戏面具的制作匠人发现,用雕刻傩面的手法给饼皮捏花边,竟能让饼在烘烤时形成自然的透气孔。于是那些刻着傩面纹路的胡椒饼,成了矿工们随身携带的"护身符"——既是果腹的粮食,也是对抗地下世界的精神图腾

去年冬天在萍乡采风时,我跟着傩面雕刻师傅学做胡椒饼。老师傅教我用拇指在饼底旋出傩面纹路,这个看似装饰的动作实则暗藏玄机:"这些纹路就像煤矿的通风井,能让热气在饼内循环。"果然,我按此法制作的饼胚在烤制时发出了"呲呲"的呼吸声,而之前光面的饼胚则多处鼓包破裂。

会呼吸的火焰饼

制作地道的萍乡胡椒饼需要经历五重蜕变。先以老面混合新面,加入少许茶油揉成面团,覆盖湿布静待它如大地般微微隆起。接着将五花肉丁与萍乡特有的黑胡椒碎碰撞融合,佐以米酒、蒜末和少许辣椒粉腌制。最关键的是包馅手法——左手托住面皮,右手填馅后像收拢傩面边缘般捻出螺旋褶皱。最后在饼胚底部蘸取芝麻,贴入预热好的炭火炉壁,等待二十分钟的魔法时刻

萍乡胡椒饼:煤矿深处的火焰滋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烤炉飘出混合着麦香、肉香与胡椒辛香的蒸汽时,便是揭晓美味的时刻。刚出炉的饼壳带着豹纹般的焦斑,轻轻掰开,热气携着胡椒的辛香扑鼻而来。金黄的肉汁渗入饼皮内层,与焦脆的外壳形成奇妙对比。最精妙的是底部芝麻经过炭火淬炼,既保留了坚果香,又吸收了肉汁的鲜美

时光淬炼的食用哲学

矿工后代们至今保留着独特的食用仪式:先用指尖轻敲饼壳听声,检验火候是否到位;再从侧面撕开小口散发热气,防止烫伤口舌。搭配的必须是当地产的碎菊花茶,菊花的清苦能平衡胡椒的燥热,这种搭配暗合中医的平衡之道。值得注意的是,胡椒饼虽能驱寒健脾,但体质燥热者不宜多食。保存时需用竹编篮筐悬挂通风处,切忌冷藏,否则饼皮会如受潮的煤矿般失去灵魂。

如今的萍乡街头,仍能看到下工的矿工捧着胡椒饼坐在巷口。他们黑黢黢的手指与焦黄的饼壳形成默契的呼应,咬下饼时满足的叹息,仿佛在与百年前的先辈隔空对话。这枚穿越地火的小饼,用最直白的热辣诠释着:生活纵有千般艰难,总有些滋味能点燃生命的温度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