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甜醅:一碗湿地里长出的青海风味
记得第一次在盐城老街闻到甜醅香气时,我正对着湿地麋鹿雕塑发呆。蒸腾的麦香混着酒曲的甜醇,从青砖巷尾飘来,瞬间把人拽进西北高原的帐篷——直到看见摊主往瓷碗里撒桂花蜜,才惊觉这碗青海甜醅早已在黄海之滨扎了根。
当青海高原遇见盐城湿地
甜醅本是西北“青稞版酒酿”,为何会在盐城盛行?故事要说明朝盐商。往来青海运盐的商队,将甜醅工艺带回沿海,发现湿地生长的元麦竟能完美替代青稞。这种生长在盐碱地的麦种,颗粒更饱满,糖化后渗出带着海风气息的甜味。老盐城人还发现,甜醅解暑祛湿的功效,正应对了湿地闷热的气候。如今走在麋鹿保护区周边,仍能见到用竹筒装甜醅的摊贩,游客捧着冰镇甜醅看鹿群涉水,成了盐城夏日一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日成醅手记
去年端午我试做甜醅时,特意选了湿地农场的元麦。这些在麋鹿栖息地旁生长的麦子带着野性,需先浸泡6小时让它们“驯服”。蒸锅上汽后铺麦粒那步我吃了亏——贪厚导致中心夹生,第二次才学会用筷子扎透气孔。拌酒曲时温度把控最见功力,必须晾到比体温略低,否则菌种会被烫死。当我按老人说的用棉被裹紧陶瓮放在路由器上,第三天清晨,瓮口竟真的飘出了混合着蜜香与酒香的云雾。
手把手教你复刻秘境甜香
1. 选麦:200克盐城元麦淘洗至水清,冷水浸泡6小时膨胀至捏开无白芯
2. 蒸制:笼布浸湿铺入蒸笼,麦粒平铺2厘米厚,中火蒸40分钟
3. 降温:摊开麦粒至不烫手(35℃左右),分三次淋入50克凉开水降温
4. 拌曲:3克甜酒曲碾碎,与麦粒翻拌如盐拌沙,确保每粒裹上菌粉
5. 发酵:装入无水无油陶瓮,中间掏酒窝,裹棉被在28℃环境静置72小时
6. 鉴熟:闻有桂花蜜香,尝无酸涩感,麦粒咬开有晶莹糖心即为成功
让风味更地道的秘诀
湿地气候湿润,建议在陶瓮旁放袋食品干燥剂防杂菌。若发酵过度出现酸味,兑苏打水可补救。给孩童食用时加半勺糖桂花蒸10分钟,能降低酒精度。在盐城老饕眼里,配烤紫菜或撒海盐粒的吃法才最地道——咸甜交织如潮间带的风,瞬间激活味蕾。
如今我的冰箱常备玻璃罐酿的甜醅。深夜写食评时舀两勺,加勺盐城蜂蜜用气泡水冲开,恍惚间总能看见月光下的麋鹿踏过湿地,而八百公里外的青海草原,正随着麦浪在碗里轻轻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