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办公室里的白灼虾:当科学精神遇见岭南至味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院士办公室里的白灼虾:当科学精神遇见岭南至味

您别看我现在系着围裙在院士办公室的小厨房忙活,就前几年,我还在出版社校对着美食书稿呢。那天整理古籍时,突然看到《广东新语》里记载的"白灼"技法——这不就是实验室的对照实验吗?精确控制变量,呈现物质本真。今天咱们要做的广州白灼虾,就是这种哲学的最佳体现

为什么说这道菜配得上院士办公室

清代十三行时期,珠江渔民为保持活虾鲜甜创出此法。白灼虾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力,特别适合用脑过度的人群——比如正在推导公式的院士,或是备考的学生。去年张院士熬夜写报告时,我就常给他做这个,他说比咖啡管用,吃完胃里舒服,脑子更清醒。

您猜怎么着?有回我参照某本菜谱做了实验,把虾直接丢进滚水,结果鲜味流失大半。后来请教老渔民才知道,得用"虾眼水"——就是锅底冒小泡似虾眼的状态。这个经验我可写进了新编的《岭南家常味》里。

五个步骤还原岭南至味

院士办公室里的白灼虾:当科学精神遇见岭南至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备齐:鲜活的基围虾300克(一定要会跳的),姜片、葱段、料酒这些院士办公室常备的调味品就够。千万别用冷冻虾,那就辜负白灼的精髓了

第一步:养虾。把虾放进淡盐水泡10分钟,这个时间刚好够看完一篇论文摘要。看到虾线了吗?要是待客可以剔除,自吃的话保留更鲜。

第二步:备"虾眼水"。锅里放清水、姜片、葱段,烧到锅底冒小泡时就达标。记得有次我水全烧开了,张院士笑着说:"这就像实验超温,数据要失准了。"

第三步:汆烫。虾入锅后加一勺料酒,默数30秒!虾身刚变红卷曲就捞起,这时的虾肉像嫩豆腐。

第四步:冰镇。准备一盆冰水(我们常用实验室的保温箱装冰块),虾捞起立刻浸泡。这一步能让虾肉紧实弹牙,去年出版社拍菜谱封面时这招特别出片。

第五步:调蘸料。生抽里挤点柠檬汁(办公室的盆栽柠檬随时可取),喜欢辣的加丝小米辣。简单的蘸料才不会抢戏。

让白灼虾更完美的三个细节

选虾要选大小均匀的,像做实验挑样本;汆烫时间宁可短不能长,虾肉在余温中还会继续成熟;蘸料切忌复杂,上次某实验室聚餐加了十几种调料,反而吃不出虾的本味

其实做菜和做研究一样,都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就像我们出版社在做的饮食文化保护项目,既要保留古法精髓,又要适合现代人的口味。这道白灼虾,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下次您在做重要课题时,不妨试试这道能激发灵感的味道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