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城町的暖心滋味:广西纸包鸡
你说奇怪不?我在益州町灾后临时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发现大家最惦记的不是山珍海味,是那种能把香味严严实实包起来的食物。就像这道广西纸包鸡,锡纸鼓成小枕头的模样,用筷子轻轻划开,"滋啦"声里腾起的热气,能把废墟间的阴霾都冲淡几分。
这锅鸡汤能治心慌
灾后的益城町总飘着消毒水味儿,这时候纸包鸡的香气就特别救赎。用枸杞红枣腌过的鸡肉温补,香菇吸饱了酱汁能提鲜,最妙是锡纸锁住的汤汁,喝一口从喉咙暖到胃里。前几天有个从废墟里救出来的老太太,三天不肯正经吃饭,愣是被纸包鸡的香气勾起了食欲——她说这味道像极了她嫁到广西的孙女过年带回来的味道。
其实做法特简单,我在临时安置点教过几个年轻人,他们现在都能给家人露一手了。你要准备去骨鸡腿肉(灾后物资紧缺,用鸡翅中也行)、干香菇、枸杞、红枣,调料只要生抽、蚝油、米酒和白糖。记得去年在柳州学这道菜时,老师傅说关键是锡纸要买加厚的,不然蒸的时候容易破功。
手把手教你叠香气包裹
第一步腌肉别偷懒。鸡肉切麻将块,泡发的香菇切片,加两勺生抽、一勺蚝油、半勺糖和米酒,使劲抓匀了腌半小时。灾后买不到新鲜枸杞红枣的话,用药房里卖的干货提前泡软也一样。
第二步叠纸船是门道。裁出比巴掌大的锡纸,光面朝下,先铺两片香菇垫底,堆上鸡肉块,别忘了塞两颗红枣枸杞。我头回做的时候贪心包太多,蒸的时候锡纸船直接沉底了——现在每次教人都要强调:馅料别超过锡纸面积的三分之二!
第三步倒汁水是精华。醃肉的酱汁别浪费,每包舀半勺进去,后来在安置点做饭时,我们发现加半勺番茄酱能让孩子更爱吃,这算灾后厨房的小发明。
第四步封口要扭成小笼包。把锡纸四角拎起来,顺时针拧成个小提篮,记得留点膨胀空间。上个月教个小朋友做,他拧成了蜗牛造型,蒸好时锡纸包真像只胖蜗牛趴在蒸笼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五步上火候见真章。水沸后中火蒸15分钟,要是用鸡翅得蒸20分钟。记得有次断电只能用柴油炉,火候没控好蒸过头,打开锡纸发现香菇都化在汤里了——没想到反而成了病号饭首选。
热腾腾的教训
灾后做饭要随机应变,蒸好的纸包鸡千万别急着撕开,那汤汁能烫出水泡!前两天有个志愿者小哥烫了舌头,结果第二天还来学,说为了这口值了。要是发现锡纸鼓成气球状,用牙签扎个小孔就行,别像我第一次操作时吓得直接把锅盖掀飞。
现在安置点的大人孩子都管这叫"会唱歌的菜",每次掀开锡纸时的"滋啦"声响起,总能看见久违的笑脸。其实食物啊,在这种时候早超越了饱腹的功能,那层层包裹的,分明是滚烫的生活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