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寺庙里的暖心菜:海南东山羊养生煲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4

峨眉山寺庙里的暖心菜:海南东山羊养生煲

各位香客朋友们,今天咱们不聊佛法,聊聊厨房里那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大砂锅——海南东山羊肉煲。您可能要问,这佛门清净地怎做起荤菜了?其实啊,这是给后山劳作居士们准备的药膳。东山羊肉性温,最擅长驱寒补虚,特别适合咱们这种山里湿气重、早晚温差大的环境。经常手脚冰凉的姑娘,熬夜读经的师父,还有干完农活浑身酸痛的居士,喝上一碗羊汤,从喉咙暖到脚底板,比裹三层棉袄还管用。

记得去年冬至,我在斋堂后厨试做这道菜。当时山里下了冻雨,砍柴回来的居士们裤腿都结冰碴子了。我守着那锅羊肉整整煨了两个时辰,掀盖时整个厨房云雾缭绕,有个小居士凑过来猛吸香气,竟把眼镜片都给蒙白了!分汤时大家围在灶边不肯走,最后连锅底的萝卜都被抢光了。这让我想起《齐民要术》里说的"悬熟法",古人做羊肉要用绳子吊在锅里隔水蒸,咱们虽没这么讲究,但慢火细炖的道理是相通的。

跟着老厨子做羊肉煲

第一步选材是关键。得挑带皮的前腿肉,肥瘦相间像峨眉山的云海层次。先用竹签在羊皮上扎孔,这招是从素斋炸面筋得来的灵感——能让膻味随蒸汽溜走。冷水下锅焯水时,记得扔几片橘皮,去年晒的陈皮正好派上用场。

第二步炒糖色是转折点。冰糖在油里融化时得像金顶的日出,从琥珀色转到枣红色不过弹指间。有回我接了个电话,转眼糖就黑了,苦得能让人顿悟"色即是空"。这时要立刻把焯好的羊肉倒进去翻滚,让每块肉都披上袈裟般的金褐色

峨眉山寺庙里的暖心菜:海南东山羊养生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煨炖最见功夫。把羊肉请进砂锅后,加热水没过三指高,放两段葱白、三片老姜、一小把甘蔗梢——这是海南老师傅教的秘诀,甘蔗能解腻增甜。大火烧开转文火,盖盖儿时要留条缝,像禅师半掩的禅房门

厨房里的禅机

等到汤汁收得浓稠似蜂蜜时,夹块萝卜试试,筷子能轻松穿透就对了。起锅前撒枸杞,艳红的果子在汤里起伏,像雪地里散落的相思豆。注意羊肉别和西瓜同食,容易伤元气;感冒发烧的要忌口;炖煮时若加水定要加热水,冷热相激肉质会变柴。

最后留给各位香客一个小窍门:炖肉的砂锅离火后,用余温再焖半柱香时间,肉块会吸饱汤汁的精华。这就像我们打坐后的回向,看似静止实则仍在修行。明日我要给闭关的师父送膳,今日就先写到这儿,灶上还煨着给守夜人的羊杂汤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