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灌南菌菇:一口吃掉江南的温柔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苏州灌南菌菇:一口吃掉江南的温柔

朋友啊,你要是来苏州,别光盯着松鼠鳜鱼和阳春面。今天我给你说个藏在市井烟火里的宝贝——灌南菌菇。这菜名听着朴实,背后可藏着苏州人“食不厌精”的智慧

苏州人吃菌菇的历史能追溯到明清时期。那时候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船,把灌河边上生长的野生菌菇带到了苏州。苏州厨师发现这菌菇吸饱了江南水汽,既有松木的清香又有豆腐的滑嫩,慢慢就研究出了独特的烹制手法。菌菇本身富含氨基酸和多糖体,特别适合用脑过度的文人、需要滋补的老人,还有像我们这样天天熬夜的现代人

说来有趣,这灌南菌菇的烹饪理念,竟和苏州缂丝“通经断纬”的技法暗合。缂丝不是简单织布,而是根据图案需要随时变换丝线颜色;做菌菇也一样,要根据菌菇的厚薄、天气的干湿来调整火候,没有固定公式,全凭手感。

手把手教你做地道灌南菌菇

第一步选材最关键。新鲜灌南菌菇要选伞盖未完全张开、菌柄粗壮的。我上次在菜场挑了半晌,老板都笑我:“挑女婿呢这么仔细?”其实菌菇就像昆曲演员,外形要饱满,手感要润泽,但绝不能湿漉漉的——那准是泡了水的。

第二步处理有讲究。不能直接水洗!要用湿布轻轻擦拭,像给古董拂尘。菌脚根部带土的部分用小刀削掉。这里分享我的翻车经验:有次偷懒用水冲,结果炒出来一盘汤,鲜味全跑没了。

第三步改刀见真章。菌菇要顺着纹理斜切成片,厚度要均匀,约莫硬币薄厚。这刀工好比昆曲里的水袖,看似随意一甩,实则分寸都在掌握中。

苏州灌南菌菇:一口吃掉江南的温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煸炒是灵魂。锅烧热后改中小火,先放两片五花肉煸出猪油。待肉片微卷时,下菌菇快速滑散。这时你会听见“滋啦”一声,像昆曲开场前的锣鼓,预示着好戏开场。

第五步调味要克制。只需一勺生抽、半勺糖,撒点白胡椒粉。切记别放味精,菌菇本身的鲜味足够撩人。上次我朋友非要加蚝油,结果把清鲜变成了浓腻,实在可惜。

第六步火候定成败。转大火颠炒十下立即关火,用余温让酱汁均匀包裹。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多一秒则老,少一秒则生。

最后淋几滴小磨香油,这味道啊,仿佛听见杜丽娘在园中轻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几个小贴士要记牢

菌菇虽好,但痛风发作期不宜多食。烹饪时一定要全熟,野生菌菇更要注意。剩下的菌油别浪费,拌面吃是一绝。记得有回我用菌油拌面,邻居小孩闻着香味跑来蹭饭,他妈妈笑说比红烧肉还馋人。

这道菜最妙的是,它既登得了宴席,也下得了厨房。请客时端出来显手艺,自己吃简单一炒也舒坦。就像昆曲既能唱《牡丹亭》的雅,也能唱《浣纱记》的俗,关键在一颗对待食物的真心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