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筥崎宫门前煮一壶甘肃锁阳酒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不聊日本神社的绘马和御守,倒是想说说我在这筥崎宫石阶旁支起小灶,煮的一壶甘肃锁阳酒。你们可能觉得奇怪,怎么在福冈的千年神社前捣鼓起中国西北的药酒?这事儿说来有趣——那年深秋参拜时,看见当地人在宫前熬煮甘酒取暖,我突然就想起了甘肃张掖街头那杯暖透脾胃的锁阳酒。既然都是"酒",都是"暖",何不把这份跨越山海的热力,带到这海风微凉的神社门前?
锁阳这东西,听着名字就带劲儿!它长在西北戈壁,专门扎根在零下20度的苦寒之地,天生就是对抗寒冷的能手。用黄酒煮出的锁阳酒,最适合手脚冰凉、容易疲劳的上班族,或者像我这样总在厨房站到腰酸背痛的老厨子。不过要注意,这酒偏温补,要是你正上火或者体质偏热,可得悠着点喝。
来,跟着我动手熬一壶
第一步,得把锁阳收拾服帖。我通常取20克锁阳,先用温水泡软。这时候你会发现它像枯树根似的,但别急,泡上半小时就慢慢舒展了。记得在张掖学艺时,老师傅教我用指甲能掐出印儿才算泡好——这个经验特别管用,有次我赶时间没泡透,结果煮出来的药效差了一大截。
第二步,把泡软的锁阳切成薄片。刀工不必太讲究,但尽量切均匀些,这样后续煮的时候才能同步释放药力。我总爱带着砧板在神社前的长凳上操作,路过的小鸽子还常来啄食掉落的碎屑呢。
第三步该准备黄酒了。选500毫升品质好的半干型黄酒,不要太甜的,不然会盖住锁阳的本味。把切好的锁阳片放进陶瓷锅,倒入黄酒,先开大火煮沸。这时候酒香混着药香飘出来,海风都带着几分暖意。
第四步特别关键:转小火慢炖20分钟。千万不能大火猛煮!去年冬天我贪快没调小火,结果酒气全挥发掉了,只剩一锅苦药汤。记得要盖锅盖,但留条缝让酒精适度挥发。
第五步是调味。加入15克冰糖和5颗去核红枣,继续小火煮10分钟。冰糖能平衡锁阳的微涩,红枣则添份温润。要是喜欢,这时可以加几粒枸杞,但记得枸杞要最后放,不然就煮烂了。
最后关火焖5分钟,用细网筛过滤掉药渣。热乎乎地倒一杯,酒色琥珀,香气醇厚,正好捧着暖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几个小贴士要记牢
在户外制作时,像我在筥崎宫前这样,一定注意防风——海风最会偷走锅里的热气。建议用挡风板围住小炉灶。锁阳酒最好在早晨或午后喝,晚上喝容易影响睡眠。每次100毫升足够,连喝三天要停一停,给身体留个缓冲期。剩下的药渣别急着扔,可以再煮第二次,虽然药力会减半,但味道依然醇美。
记得那个飘着细雪的黄昏,我把煮好的锁阳酒分给几位来参拜的当地老人,他们捧着温热的茶杯,用日语连声说着"あたたかい"(好温暖)。其实食物从来不分国界,就像这壶在神社前沸腾的西北药酒,连接着戈壁的风沙与博多的海风,也连接着所有渴望温暖的人。下次你们来筥崎宫,要是看见个中国厨师在石灯笼旁煮酒,别忘了过来讨一杯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