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手把肉:黄鹤楼下的豪迈滋味
说起武汉美食,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热干面、豆皮,但今天咱要聊的可是个硬菜——武汉手把肉。您可能纳闷了,手把肉不是内蒙的吗?嘿,这可得从清代说起了。当年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各地商贾云集,有位蒙古商人带着家乡手艺在汉阳江边开了家小店,没想到用本地散养的黑山羊做的羊肉,竟比草原的还鲜嫩。后来做法融入了武汉人"大口吃肉、大江奔流"的性子,渐渐成了江湖菜系的代表作。
这手把肉可不光是解馋的。羊肉性温,最适合武汉这种湿气重的江城,吃完浑身暖洋洋的。特别是经常在江边活动的码头工人,干活前啃上几块,既顶饱又祛湿。现在嘛,适合整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补气血,也适合老人家温中暖下。去年冬天我姑妈老寒腿发作,连着吃了两周手把肉配黄酒,现在爬黄鹤楼的台阶都比我还利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亲手炖肉翻车记
上个月我在家复刻这道菜,可算知道什么叫"看花容易绣花难"了。按老师傅说的选了三斤羊肋排,结果火候没掌握好,炖得肉质发柴。第二次学乖了,在关火前加了勺猪油,那汤汁瞬间变得奶白奶白的,羊肉入口即化。最绝的是我发现个秘诀:炖煮时往锅里扔个竹编茶漏,里面放几粒丁香、两片陈皮,这样既去腥又不会让香料粘在肉上。
五步搞定江湖味
1. 选肉要挑羊腩排,肥瘦相间得像汉绣的渐变丝线,改刀成巴掌大的块
2. 冷水浸肉两小时,血水去尽后加葱段、姜片焯水,记得要开盖沸腾让腥味挥发
3. 重新烧一锅长江水,水滚后下羊肉,这时千万别放盐!重点来了:扔整个的带皮大蒜头,保准炖出来汤色奶白
4. 转文火慢炖一小时,等到用筷子能轻松穿透羊肉时,撒把粗盐继续焖十分钟
5. 捞肉前淋勺羊油,这招是我在户部巷老店偷师的,能让肉质闪着琥珀光
注意事项可得记牢:炖煮全程不能盖严锅盖,就像武汉人性格般要敞亮;蘸料要用生蒜泥配腐乳汁,吃完嚼两颗花生米就没口气;痛风患者少吃汤里的骨髓,但肉可以放心享用。最后提醒:千万别用冷冻羊肉,武汉菜场的现宰山羊肉才是正道,贵是贵点,那鲜味值得你跑这趟。
要说这手把肉与武汉文化的关联,您看黄鹤楼飞檐的弧度,像不像掰开的羊肋骨?汉绣里金丝盘成的云纹,恰似羊肉的肌理。坐在江边啃着羊骨头,远眺千年名楼,这粗犷与精致的碰撞,正是武汉"市井藏风雅"的独特气质。下次您来武汉,别光顾着登楼望远,找家老店要份手把肉,保证比网红小吃更让您记住这座城的江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