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封灌汤包遇上瑞士奶酪锅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当开封灌汤包遇上瑞士奶酪锅

说起开封灌汤包啊,那可是咱们北宋时期就有的老古董了!当年东京汴梁城的夜市里,小贩们挑着担子叫卖"灌汤包子",热腾腾的蒸汽能飘半条街。这包子最妙的就是里头的汤汁,据说最早的灌汤包真是用针管注射高汤的,后来才演变成用皮冻入馅。现代人工作忙,吃这个正好补胶原蛋白,老人小孩都适合,不过高血压的朋友可得少蘸点醋。

去年我在苏黎世的公寓里突发奇想,非要给瑞士邻居露一手中华绝活。结果发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厨房工具那叫一个捉襟见肘——没有蒸笼就用奶酪锅代替,没有擀面杖红酒杯来凑。正当我手忙脚乱捏包子时,瑞士老奶奶送来她家传的奶酪锅,那铜锅子锃亮得能照见人影儿。

当开封灌汤包遇上瑞士奶酪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跟着老厨子这样做准没错

先说馅料:三分肥七分瘦的猪前腿肉200克,关键要加50克猪皮冻碎。我有次图省事用吉利丁片做皮冻,结果蒸出来汤汁变果冻,邻居小孩以为我在包水果馅!正宗做法得用新鲜猪皮慢熬三小时,等到汤水能挂在勺子上晃悠不滴才行。

和面有讲究:中筋面粉200克配100克温水,记得加半勺盐增加韧性。我在瑞士找不到秤,用咖啡杯量面,三杯面配一杯半水居然刚刚好。面团要揉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盖湿布醒半小时,这段时间正好准备馅料。

手把手教你包出十八道褶

擀皮时要中间厚四周薄,直径约8厘米,放馅料前先在手心冻五分钟——别笑!这是我跟开封老师傅学的绝招,能让皮冻在包制时不融化。每个包子要捏出18个褶子,象征十八般武艺。我第一次包得歪七扭八,瑞士邻居还夸像阿尔卑斯山峦,真是给足面子。

最绝的是用奶酪锅当蒸笼:锅底刷层油防粘,摆包子时留足膨胀空间。水开后转中火蒸8分钟,记得盖子上搭块纱布,防止水珠破坏包子卖相。有回我贪心塞满锅,结果包子们黏成面片汤,只好对外宣称这是中华特色"包子锅"。

开锅时满屋飘香,薄如蝉翼的皮子裹着晃动的汤汁。瑞士邻居学着用吸管先喝汤,烫得直跳脚还竖大拇指。剩下的包子煎着吃更妙,奶酪锅底结的脆壳带着焦香,配当地白葡萄酒竟意外和谐。

注意事项:蒸制时间千万别超10分钟,不然汤汁就蒸发完了;皮冻一定要完全凝固再包;吃的时候先咬小口吹凉,不然真能烫出泡——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