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暖到心坎的兰州臊子面
朋友们,今天咱不聊啥高深学问,就说说这碗能让你吃得满头大汗、浑身舒坦的兰州臊子面!这面啊,特别适合整天坐办公室的上班族、读书用脑过度的学生娃,还有冬天手脚冰凉的姑娘们。为啥这么说?你看这汤里飘着的红油,那是用三十多种香料慢慢熬出来的,暖胃驱寒一级棒;里头的羊肉臊子补气血,木耳豆腐助消化,胡萝卜芹菜补维生素,一碗下肚,从舌尖暖到脚底板,比穿三件毛衣还管用!
跟着我在芋头地里做碗面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做这面是在日本鹿儿岛的さつま町芋田边上。那年秋天帮老乡收芋头,突然馋家乡这口,就在田埂上支起灶台。最大的教训就是——千万别在风大的地方切肉臊子!我刚把羊肉切成黄豆粒大小,一阵风吹来,半碗肉末差点喂了土地公。后来学聪明了,搬来两筐芋头挡风,这才保住了剩下的肉馅。
正经做法咱分六步走:第一步备料,羊肉选后腿肉,肥瘦三七开,切丁后用料酒姜片腌着。配菜讲究五色俱全——黑木耳、白豆腐、红胡萝卜、绿芹菜、黄黄花菜,统统切成指甲盖大小。第二步炒臊子,热锅凉油下八角和花椒,等香味出来了捞掉料渣,这招是我奶奶教的,叫"吃料不见料"。肉末下锅要快速划散,加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这时候满屋子都是带着麻香的肉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熬汤最关键,把炒好的臊子连油带肉倒进深锅,加热水没过三指宽,扔几段葱白和拍扁的生姜。记住水要一次加足,中途添水汤就泄了劲道。小火咕嘟半小时后,你看那汤色渐渐变成琥珀色,表面浮着亮晶晶的油花就对了。第四步下面条,兰州人讲究"三遍水,五遍灰"的和面手艺,咱们在家用高筋面粉加勺盐就行,揉到面团能拉出薄膜状,醒半小时后擀成铜钱厚。
第五步煮面浇汤,锅里水要宽得像小池塘,滚开下面煮两开,捞进海碗里别过凉水,直接浇上滚烫的臊子汤!最后一步是画龙点睛——撒上蒜苗末香菜碎,爱吃酸的淋点山西老陈醋,喜欢辣的再加勺油泼辣子。记得我在芋田那次,日本老乡学着我的样子往面里倒辣子,结果呛得连连打喷嚏,却还竖着大拇指说"欧伊西"!
这几个坑可别踩
要说注意事项啊,头一条就是臊子不能炒太干,要保留些肉汁才滋润。第二次在民宿做的时候,我接了个电话把臊子多炒了三分钟,结果吃起来像小石子。还有啊,面条最好现擀现煮,要是用挂面也得选粗一点的圆面。汤咸淡要偏重些,因为面条会吸味,这个分寸多试两次就掌握了。最后提醒南方朋友,吃这面配杯乌龙茶最解腻,比喝可乐强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