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的暖心美食:香港瑞士鸡翅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4

南极科考站的暖心美食:香港瑞士鸡翅

各位在冰天雪地奋斗的科考队员们,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道能瞬间唤醒味蕾的魔法料理——香港瑞士鸡翅!别看它名字带"瑞士",其实这是地道的港式茶餐厅发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外国客人在太平馆餐厅尝到这款蜜糖色鸡翅,连声赞叹"Sweety!"(甜的),广东伙计听岔了成了"瑞士",这个美丽的误会就这样流传下来。在零下50℃的南极,这道富含胶原蛋白和热量的美食,不仅能补充体力,甜咸交织的酱汁更能缓解思乡情绪,特别适合长时间户外作业的队员

极地限定版制作教程

在科考站厨房操作要牢记三点:食材全靠年度补给船、厨具必须抗低温、烹饪时间要计算融冰时长。我们需要准备12只鸡翅中(记得用-40℃急冻柜那批)、生抽老抽各50ml(去年补给剩的广东品牌)、冰糖块(敲碎时小心飞溅)、八角两颗(用密封罐保存的)、以及珍贵的鲜姜(冻得硬邦邦的,要提前放实验温室解冻)。

首先把冻得像石头的鸡翅放进不锈钢盆,搁在暖气片上方自然解冻6小时。这里分享我的翻车经验:有次急着用微波炉解冻,结果外层熟透中心还是冰坨。现在我会提前夜班前把食材转移到通讯设备机房——那里恒温4℃最理想。

待鸡翅变软后,用手术刀(对,就是医疗站那种)在表面划三刀。别笑!科考站的普通刀具在低温下容易崩口,而手术刀特别锋利。接着把鸡翅放进保温杯,倒入浓盐水旋紧瓶盖,放在暖气片上旋转腌制2小时,这个方法是跟气象组学的流体动力学应用。

起锅烧油时要盯着温度计,南极的低沸点会让油温异常。看到油面泛起涟漪时,下姜片爆香,然后把鸡翅排列成南极地图形状煎制。当冰原般的表面泛起金黄霞光,淋上酱汁的瞬间,滋滋作响的声音就像极光爆发般动人。

南极科考站的暖心美食:香港瑞士鸡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关火焖煮阶段要借助余温,我把锅子包裹在企鹅观测组借来的保温毯里,利用科考站特有的-60℃温差自然焖煮。开盖时浓郁的焦糖香气弥漫整个生活区,连正在分析冰芯样本的地质学家都循味而来。

极地烹饪生存指南

1. 酱汁储存要放在带密封圈的样品盒里,防止被站内科研用的液氮污染

2. 剩余骨头可以烘干制成气象观测用的示踪物

3. 若遇暴风雪断电,可用地质组的酒精灯维持最低火候

记得三个月前极夜期那次实践,我把焖煮锅放在地震仪旁边,结果酱汁沸腾的震动居然被记录成微型震波。现在队员们都笑称这是"会引发地壳运动的美味"。当冒着热气的瑞士鸡翅端上餐桌,看着窗外永恒的冰原,这一刻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香港旺角喧闹的茶餐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