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眉山寺庙里酿一壶拉萨藏酒,暖身又暖心
各位朋友,今天咱不聊炒菜炖汤,来说说一种特别的“液体菜肴”——西藏青稞藏酒。我这人既是颠勺的厨子,又是跑房子的经纪人,在峨眉山带客户看庙旁民宿时,跟一位老喇嘛学了这手。这酒啊,特别适合经常爬山的人、手脚冰凉的姑娘,或者像我们这种天天带客户看房跑断腿的人。青稞酒能驱寒暖胃,高原人靠它抵御严寒,咱们平时喝点也能缓解疲劳。
记得第一次在寺庙偏院学酿酒时,老喇嘛指着冒泡的陶缸说:“这酒就像峨眉山的云海,看着温和,后劲足着呢。”当时我正带着一位想买山居的客户,他尝了口刚发酵的酒醅,当场决定签下隔壁院子,说要天天喝这神仙饮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首先得备齐这些:西藏青稞5斤(一定要选颗粒饱满的)、酒曲50克、山泉水若干。寺庙厨房用的是带盖子的陶缸,咱们在家用玻璃罐也行。
第一步是“洗青稞”。把青稞倒进竹筛,在山泉下冲洗三遍,像淘米那样搓揉。老喇嘛教我用活水冲,说这样能带走青稞的燥气。
第二步“蒸青稞”最考验耐心。大灶上架木甑子,铺层纱布,青稞平铺上去蒸40分钟。记得有回我火候过了,青稞变得太黏,老喇嘛笑着摇头:“年轻人,你这就像急着卖房,把客户吓跑喽。”
第三步“摊晾”是关键。把蒸好的青稞摊在竹席上,用手翻动散热。等温度降到比体温略低时,均匀撒入酒曲。这个步骤要像给房子通风一样,让每粒青稞都呼吸到空气。
第四步“入缸发酵”。拌好酒曲的青稞装进陶缸,中间掏个酒窝,盖上芭蕉叶,再压上石板。放在阴凉处静待7天,你会闻到渐渐溢出的酒香。
第五步“加封陈酿”。七天后注入山泉水,水量没过青稞两指高,用黄泥密封缸口。这时要把陶缸挪到更凉爽的地方,像对待需要静养的客户那样,给它足够的休息时间。
最后“开缸过滤”。约莫一个月后,用纱布过滤酒液,得到的琥珀色液体就是藏酒了。过滤时我总想起带客户看完房后,要帮他们筛选合适的信息。
注意事项
发酵温度最好保持在15-20度,太高容易发酸;密封时一定要检查容器有无裂缝,就像交房前要验清楚每个细节;每天开缸观察时间不宜超过10秒,避免杂菌进入。
现在每当我带客户看山里的房子,总会送一小瓶自酿藏酒。有对夫妇说,冬天看完房喝一口,从喉咙暖到胃里,比看十套户型图都实在。其实酿酒和找房子很像,都需要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