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庙宇里的瑞士鸡翅:一场味蕾与心灵的对话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香港庙宇里的瑞士鸡翅:一场味蕾与心灵的对话

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道听起来很混搭,但吃起来绝对惊艳的菜——香港的瑞士鸡翅。别被名字骗了,它跟瑞士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名字的由来特别有意思,据说最早是香港太平馆餐厅的招牌菜。当时有个老外吃了之后大赞“Sweet!”,结果粤语发音听起来就像“瑞士”,这道菜就这么阴差阳错地得名了。你看,美食的误会有时候也能成就经典。

这道菜特别适合在庙宇这种安静的地方做。你想啊,庙宇里那种香火气,混合着酱油和冰糖的甜香,光是闻着就让人心静。瑞士鸡翅看着浓油赤酱,其实性子特别温和,健脾开胃,补中益气,尤其适合体虚的人、需要补营养的老人家和小孩。当然,熬夜加班的白领们,来上一盘,瞬间元气满满!

庙宇厨房里的魔法时刻

做这道菜,你得先备齐这些家伙事儿:鸡中翅8-10个(选肥瘦均匀的)、生抽半碗、老抽两勺(主要为了上色)、冰糖一大块(大概拳头大小)、姜几片、葱段少许,还有八角两颗(不喜欢可以不放)。记住,庙宇里做菜,讲究心诚,材料都得选最新鲜的。

第一步,给鸡翅“净身”。在庙宇的石槽里,把每个鸡翅细细冲洗,用刀在两面各划两刀。这步特别关键,划浅了不入味,划深了肉容易散——我有次心急,刀口划深了,结果炖出来好几个鸡翅都“开花”了,虽然味道没差,但卖相就打了折扣。

第二步,焯水去杂。冷水下锅,加两片姜,煮到浮沫漂起来就行。捞出来再用清水冲一遍,这时候的鸡翅已经干干净净,等着吸收汤汁了。

第三步,炒糖色。这是最考验功夫的步骤!庙宇的老灶台火候难控,我的经验是:用中小火,冰糖放下去要不停搅,直到融化变成琥珀色。千万不能急,火大了糖会发苦——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曾经烧糊过一锅糖,浪费了半袋冰糖,那个焦味在庙里绕了一下午都没散。

香港庙宇里的瑞士鸡翅:一场味蕾与心灵的对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炖煮入味。把鸡翅放进去翻炒上色,然后加生抽、老抽、八角和刚好没过鸡翅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木锅盖慢炖20分钟。庙宇里炖鸡翅,你能听到汤汁“咕嘟咕嘟”的声音,像念经一样有节奏,特别治愈。

第五步,收汁亮色。最后开大火,看着汤汁慢慢变浓稠,挂在每个鸡翅上闪闪发亮。这时候撒一把葱段,翻匀就能出锅了。

那些年我在庙宇厨房翻过的车

记得有次在庙会前准备这道菜,想着多做点,结果分量翻倍却忘了调整炖煮时间,鸡翅差点炖化了。所以记住,量多的时候要适当缩短炖煮时间,随时观察状态。还有啊,收汁的时候千万别离开,最后几分钟变化特别快,一不留神就容易糊锅。

最后唠叨几句:做这道菜最好用厚底锅,受热均匀;冰糖比白糖效果好,颜色更亮;吃不完的汤汁别倒,过滤一下冻起来,下次当老卤用,越用越香。在庙宇里做菜,图的就是个心境,慢慢来,比较快。当你把红亮油润的瑞士鸡翅端出来,看着大家咬下去时满足的表情,就会明白——这哪里只是做菜,分明是一场修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