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舱里的桂林米粉:一碗穿越星际的乡愁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太空舱里的桂林米粉:一碗穿越星际的乡愁

各位宇航员同事,今天咱们要来点特别的——在太空舱里复刻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你可能会问,在这连重力都没有的地方做米粉靠谱吗?嘿,我上个月刚在模拟舱里成功捣鼓出来,连地面指挥中心都馋得要求视频连线学做法呢。

先说说这米粉的来历。桂林米粉可是有两千多岁的"老古董"了,据说秦始皇征百越时,北方士兵吃不惯米饭,厨师就把大米舂成粉做成面条状。这玩意妙就妙在它像宇宙飞船一样包容——米粉本身温和养胃,配上卤水就像飞船对接轨道,能调理脾胃。在太空环境里,咱们需要这种容易消化又提供能量的食物,特别是长期处于微重力下的宇航员,来一碗能瞬间找回地球的踏实感

太空特供版制作教程

第一步:处理米粉要像对待精密仪器。在太空舱里泡干米粉得用密封袋装水,记得我第一次操作时飘得到处都是细碎粉条,活像遭遇了太空垃圾。现在学乖了:把桂林干米粉装进食品级密封袋,注入60℃恒温水,系紧袋口后轻轻揉压,等着它像展开的太阳能帆板那样慢慢变软。

第二步:卤水是灵魂所在。把八角、桂皮、丁香等十几种香料装进茶包袋(防止飘散),连同豆豉、酱油膏放进加压煮锅。这里有个诀窍——要把锅盖的磁力锁扣紧,不然卤香味会像逃逸的气体布满整个舱体。上次我在国际空间站模拟舱做的时候,俄罗斯同事愣是顺着香味飘进了厨房模块。

太空舱里的桂林米粉:一碗穿越星际的乡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配料准备要稳准狠。叉烧得用食品胶固定在工作台,切片时下刀要像机械臂对接那样精准。酸笋要用真空包装的,开袋前记得检查排气阀——别问我是怎么知道酸笋汁在失重状态下有多可怕的。炸黄豆倒是简单,直接拆封预制包装就行。

第四步:组装环节最考验耐心。把泡好的米粉用食品夹放进碗形餐盒,淋上卤水的动作要像加注燃料般轻柔。这时候卤水会乖乖吸附在米粉上,不会像地面那样四处流淌。接着依次固定叉烧片、酸笋、炸黄豆,最后撒上真空包装的花生碎和葱花。

第五步:注入灵魂的拌粉仪式。在太空吃米粉最治愈的时刻来了——用特制磁力筷夹住米粉,手腕轻轻旋转,让每根米粉都裹上卤汁。看着配料在餐盒里匀速翻滚,比看星云还迷人。

太空烹饪生存指南

在轨道上做饭最要命的是液体管理。记得有回我没把卤水盒盖紧,结果飘出来的油珠把空气过滤器都搞报警了。现在每次操作前都要像检查舱外航天服那样确认容器密封性。另外建议大家把烹饪时间安排在休息日,毕竟卤水慢炖时那个香气,容易让路过同事走不动道。

要说这米粉在太空最大的妙用?上次我们舱内气压异常警报,有个新手紧张得手抖,我递过去一碗刚拌好的米粉,看他捧着餐盒稳稳吃起来的模样,就知道这味道比镇静剂还管用。现在这碗能穿越重力的桂林米粉,已经成了我们太空站的"应急安慰食品"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