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铜山沙沟香油:三峡飘香三千年的舌尖传奇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宜昌铜山沙沟香油:三峡飘香三千年的舌尖传奇

要说宜昌最勾魂的香味,非得钻进老巷子里找那铜山沙沟香油不可。这油啊,可不是普通香油,它跟三峡的险、屈原的诗一样,是刻在宜昌人骨子里的味道记忆。传说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秭归老家写《楚辞》时,当地人就懂用石臼舂捣芝麻取油。三峡两岸的沙沟村因地势特殊,日照充足产出的芝麻粒大饱满,榨出的油带着天然坚果香,从此"铜山沙沟香油"就成了贡品级的宝贝

这香油可不光是香,在中医眼里它可是个宝。三峡地区湿气重,当地人习惯用香油拌凉菜、调蘸水,既能祛湿开胃,又能润肠通便。特别是用芝麻油揉肚子治胀气的土方子,至今还是很多宜昌奶奶的看家本领。现代人整天对着电脑手机,眼睛干涩时用棉签蘸点香油涂在眼角,比眼药水还管用——这可是《本草纲目》里白纸黑字记着的妙用。老人小孩脾胃弱,炒菜时淋上几滴,饭菜立刻变得温润好消化。

宜昌铜山沙沟香油:三峡飘香三千年的舌尖传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你复刻三峡古法香油

去年秋天我特意跑到沙沟村跟老师傅学艺,才发现看似简单的香油藏着这么多门道。首先要选当年新收的白芝麻,放在竹筛里慢慢晃,让碎沙石从缝隙漏下去——这个动作叫"筛香",老师傅说沙沟的沙土养出的芝麻自带三分甜。接着要把芝麻泡足6小时,捞出来摊在竹匾上晾到半干,记得我第一次操作时心急没晾透,炒的时候锅里噼里啪啦像放鞭炮。

最关键的是炒芝麻,必须用杉木柴烧土灶,铁锅温度刚烫手时就得下芝麻。老师傅教我用竹耙不停画圈翻炒,等到芝麻变成浅褐色、开始蹦跳时,要迅速撒把盐花定香——这个瞬间也就三五秒,我第一次紧张得手抖,盐撒不均导致整锅香气打折。炒好的芝麻要趁热倒进石磨,磨槽里缓缓流出的金褐色油浆,散发着混合焦糖与坚果的复合香气,跟超市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等油浆沉淀两小时后,用葫芦瓢撇取上层清油,剩下的油渣也别扔。上次我按老师傅教的,把油渣混进面粉烙饼,咬一口满嘴酥香,邻居家孩子闻着味儿就来敲门。最后装坛时要在坛口蒙三层纱布,系上红绳放在阴凉处,这样沉淀七天的香油才会澄澈如琥珀。

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

现在说说我的翻车经历。有次贪方便用铁锅直接储存,结果半个月后整罐油泛起金属味。老师傅看见直跺脚:"香油最娇贵,得用陶罐或玻璃瓶!"还有回收油瓶一定要用米醋涮洗,有次我偷懒没用醋,残留的水汽让香油保质期缩短大半。更要注意的是,拌凉菜时得等菜肴完全冷却再淋油,不然高温会破坏香气分子,这事儿我挨过老婆三次骂才长记性。

如今每次打开自制的香油罐,仿佛能看见三峡的云雾在碗里流淌,屈原笔下"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境忽然有了烟火气的注脚。这滴滴金黄的何止是调味品,分明是穿越三千年的时光胶囊,装着巴楚大地的日升月落,也装着每个宜昌人灶台前的悲欢离合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