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溜肉段:关帝庙前的江湖味道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周口溜肉段:关帝庙前的江湖味道

说起周口的美食啊,非得提提这道溜肉段不可。您要是逛完关帝庙,看完沙颍河的龙舟赛,不吃上一盘刚出锅的溜肉段,那这趟周口算是白来了!这道菜在咱这儿可是有百来年历史了,早年间跑船的汉子们最爱带着它当干粮——油炸过的肉段能存放两天,酸甜咸鲜的滋味特别下饭,扛饿又解馋。现在成了家家户户年节必备的硬菜,老人孩子都爱它酥软的口感,年轻人聚会下酒也总少不了它。

老灶台上的江湖秘籍

做正宗的周口溜肉段,得先选猪里脊或前腿肉,切成拇指粗的条状。关键在腌肉: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方子是要加两勺红薯淀粉,一勺酱油,再倒点周口本地产的沈丘顾家馍酿的米酒。揉搓十分钟让肉条彻底吸收料汁,这步决定了肉段会不会外酥里嫩。

去年端午前我在家试做时翻过车——那次偷懒用玉米淀粉代替红薯淀粉,结果下锅一炸全粘成一坨。后来请教了关帝庙旁老菜馆的师傅才明白,红薯淀粉黏性大,能在肉表面形成脆壳,锁住肉汁的效果是别的淀粉比不了的。现在我都提前半小时腌肉,还会加半勺油抓匀,这样下锅时不会溅油花。

周口溜肉段:关帝庙前的江湖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油锅里的功夫哲学

炸肉段要分两次:第一次油温六成热时下锅,定型就捞起;等油温升到八成热再复炸三十秒。这手法跟沙颍河划龙舟是一个道理——头遍是积蓄力量,二遍才是爆发冲刺。记得有回我在关帝庙庙会看厨师现场制作,人家用长筷子在油锅里划动的架势,活脱脱像在持青龙偃月刀呢!

调汁更是灵魂所在!蒜片爆香后,沿着锅边烹入陈醋,这个"溜"字就是由此而来。接着放青椒块、胡萝卜片翻炒,最后勾入水淀粉。这时候把炸好的肉段倒进去快速颠勺,让每块肉都裹上晶莹的芡汁,起锅前淋几滴小磨香油,那香味能飘满整条街。

餐桌上的千年传承

现在您要是去周口人家做客,准能看见这样的场景:男人们讨论着今年龙舟赛哪个队拔了头筹,孩子们举着肉段学关公挥大刀,老太太们边吃边念叨"这味儿跟四十年前老城墙根下卖的一个样"。酥脆的肉段咬开会冒热气,酸甜汁水混着肉香在嘴里炸开,配着本地特有的杠子馍,能把最后一点汤汁都蘸得干干净净。

这道菜最妙的是凉了也好吃。去年我看龙舟赛就带着饭盒装的溜肉段,坐在河堤上边看比赛边吃。那些划龙舟的壮汉们,他们的祖辈或许就是吃着这样的溜肉段,在沙颍河上运送货物的。如今竞技的龙舟代替了货运的商船,但溜肉段的味道,依然连接着这座水城的过去与现在。

注意事项:炸肉段时油量要没过食材;复炸时间切忌过长否则发硬;勾芡后不宜久炒以免失去酥脆感。若是夏天做,可以在芡汁里加少许西瓜豆酱,这是周口人的隐藏吃法哦!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