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久島町杉林里做西宁焜锅馍的奇妙体验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3

在屋久島町杉林里做西宁焜锅馍的奇妙体验

朋友啊,你要是问我一个开挖掘机的为啥会研究西北面点,这事儿还得从我在屋久島町的杉树林里干活说起。那天开着挖掘机清理倒木时,突然特别想念家乡西宁的焜锅馍——那种外皮酥脆带着焦香,内里柔软能拉出蜂窝组织的烤馍。在潮湿的杉树林里啃着冷饭团时,我猛然拍大腿:为啥不用工地的铁皮桶改造个馕坑呢?

青海焜锅馍可是个宝贝疙瘩

这玩意儿看着朴实,实则藏着高原人的生存智慧。用青海本地菜籽油和的面坯,经过慢火烘烤会产生易消化的糊化层,特别适合肠胃脆弱的人。上次我开着挖掘机翻山越岭送物资,带着焜锅馍在保温箱里闷了三天都不坏,同行的日本向导吃了直竖大拇指,说这比他们的饭团更耐存放。家里有上学娃的注意了,馍表面划的十字花纹不单是为了好看,掰开时顺着纹路不会掉渣,特别适合给孩子当课间餐。

记得有回在海拔3800米的工地上,我用保温杯里的酥油茶泡着焜锅馍,招待过来勘测的地质队员。那个戴着厚眼镜的姑娘原本有轻微高原反应,吃完两块后脸色明显红润起来。她后来还发邮件说,这种扎实的烤面食比巧克力更能缓解头晕。

在屋久島町杉林里做西宁焜锅馍的奇妙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看看我的独家制作教程

在屋久島做这个可得动点脑筋。我直接把挖掘机驾驶室当醒发箱——把面盆放在液压操纵杆旁边,发动机余温正好维持30度恒温。具体步骤听仔细喽:

1. 中筋面粉500克配5克盐,别用日本薄力粉,得托人去鹿儿岛买中华物产店的宁夏面粉

2. 酵母水要分三次浇进面粉,每次都用挖掘机操作杆的手法揣面——拳头攥紧转着圈压

3. 醒发时我在面缸上盖了件反光工作服,放在溪水边的杉树桩上,潮湿环境正好防止表面干裂

4. 造型时耍了个小心机:把工地用的不锈钢水平尺当擀面杖,这样压出的面饼厚度绝对均匀

5. 最重要的烤制环节:我把废旧柴油桶改造成馕坑,底层铺屋久杉碎木,中层架铁丝网

6. 等杉木烧成炭火时,往桶壁摔面饼的力道很有讲究——得像操作挖掘机夯土那样利用腕劲

7. 烤到二十分钟时得快速开盖,用铁钳夹着翻面,这个动作要像给挖掘机换铲斗般利索

8. 最后关盖焖五分钟是利用余温上色,此时能闻到杉木香渗进馍皮的独特香气

失败三次换来的经验包

头回试做时我犯了个致命错误——直接用屋久杉明火烤。结果馍表面糊了芯还生着,后来改用炭火才解决。第二次面发过头了,烤出来的馍像轮胎,还是开挖掘机的老师傅提醒我:和面时掺点青稞粉就能延缓发酵。最惊险的是第三次,铁桶温度没控好,馍饼突然着火,我抄起工地灭火器就喷,弄得满脸白沫。所以现在每次烤制前,必定在桶边备好湿麻袋和砂土。

这些窍门可是在杉树林里交了学费的。比如发现面坯要做得比在西宁时薄两毫米,因为海岛湿度大;烤制时得在铁桶盖留条缝,让水汽逸出。现在工友们到点就蹲在柴油桶旁边等,那个总嫌日本面包太甜的钢筋工老龟田,每次都要用安全帽装走三个。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