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竹升面:鸡尾酒会上的中华绝活
各位朋友,今晚的鸡尾酒会上除了香槟与甜点,我还特意准备了一款会"跳舞"的面条——正宗的广州竹升面。你们看这金黄油润的面条,像不像在琉璃碗里舒展的丝弦?让我边制作边给你们讲讲它的故事。
竹升面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西关,当时茶楼竞争激烈,有位老师傅偶然发现用毛竹碾压面团,能让面条产生独特的弹性。传说第一碗竹升面出锅时,正在茶楼听粤剧的旦角尝过后,即兴改了唱词:"竹升翻浪云吞俏,银丝三起落金汤"。这种面不仅筋道爽滑,因制作过程中不加一滴水(全用鸭蛋和面),还特别适合熬夜应酬的商务人士暖胃养生。去年我在荔湾老巷学艺时,94岁的陈伯还叮嘱:"后生仔,竹升面是通宵写账房的先生们养出来的功夫,现在该你们调教给后生白领啦。"
制作秘籍大公开
第一步:准备2斤高筋面粉、12枚新鲜鸭蛋、半根3米长的毛竹。注意!毛竹要选三年生的,我曾在泰国用象鼻竹试过,结果竹纤维太硬把面团戳成了蜂窝煤。
第二步:在面粉中央掏个火山口,倒入鸭蛋液。这里分享我的翻车经验——第一次我像打太极那样转圈揉面,老师傅笑得竹竿都拿不稳:"后生仔,这是做面条不是推拿!"正确手法是双手交替按压,像在给面团做心肺复苏。
第三步:最关键的压面环节。把醒好的面团放在青石板上,骑坐在毛竹一端,像跷跷板那样上下弹压。记得要穿棉麻裤,我第一次穿着丝绸裤操作,起身时裤子直接变成了开裆裤!当面团出现均匀的毛孔声,就像听见海浪拍打礁石的"噗噗"声,就成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切面时要用五斤重的梧州关刀,刀起刀落间要有"唰唰"的破风声。我改良过日本庖丁刀,但发现还是传统大刀能切出带微弧的柳叶面。
第五步:滚水三沉三浮,每次浮起就浇半碗凉水。上次给米其林评委演示时,我特意用了苏打水,面条竟泛起了香槟般的细泡。
鸡尾酒会变身记
今晚我把竹升面做成指食,配了三种蘸料:陈皮龙虾酱用威士忌调过,黑松露蚝油里加了雪莉酒,最特别的是荔枝木烟熏的鱼子酱。看见那位穿燕尾服的先生了吗?他刚才用面条卷着伊比利亚火腿,吃出了小提琴拉弦的优雅。
注意事项:压面时千万别玩手机!我徒弟曾边压面边回消息,结果竹竿弹起来打翻了天花板吊灯。若是给老人小孩吃,可以多加个蛋减少弹性。最后记住,煮好的面条要在90秒内上桌,超过这个时间,它们就会像失恋的芭蕾演员——再也跳不起脚尖。
看,那位穿星空裙的女士正用面条卷着三文鱼,她发明的新吃法让我想起东京米其林总监说过:"真正的美食会自己寻找知音"。下次酒会,我打算带着竹升面去巴黎铁塔下摆摊,让埃菲尔铁塔也见识下中国面条的钢筋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