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药香里的厦门烧肉粽
我们这儿的老话讲"一粽补三伏",说的就是厦门烧肉粽。这粽子可不简单,糯米养胃,五花肉补虚,香菇提气,再加上干贝滋阴,特别适合出汗多的体力劳动者、脾胃虚弱的老人、还有挑食的小孩。去年夏天村头老李家中暑后没胃口,连着三天吃了我做的烧肉粽,脸上就透出红晕来了。
酿酒坊里的粽子秘方
要说包粽子,我最爱在自家酿酒坊里做。梁上吊着陈年酒坛,空气中飘着酒曲香,这种环境特别能激发出食材的香气。先把两斤糯米淘洗三遍,用竹筛沥着。重点来了——得用咱们自酿的米酒腌五花肉:切块的五花肉加三勺米酒、两勺酱油、一撮五香粉,揉搓入味后腌上半个时辰。这时候把花生泡上温水,香菇干贝泡发,锅里煸香红葱头,满屋子都是馋人的香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得头回在酿酒坊包粽子时,我贪方便用了新酿的烈酒腌肉,结果蒸出来的粽子带着苦味。后来才摸出门道,必须用陈酿三年以上的温和米酒,这样既能去腥又不抢味。现在每次腌肉前,我都会先闻闻酒香,就像老中医把脉似的,得找到最恰当的火候。
七步成粽的讲究
第一步是炒米:热锅下猪油,放红葱头爆香,倒入沥干的糯米翻炒,等米粒泛着油光就起锅。第二步铺叶:取两片泡软的粽叶交错叠放,舀一勺炒米垫底。第三步放馅:夹块腌得酱红的五花肉,配两朵香菇、几粒花生、一小撮干贝,再盖层糯米。第四步包扎:左手托着粽叶,右手指头压紧米粒,粽叶翻折成四角状,用蒲草扎结实。第五步水煮:大铁锅码入粽子,加水没过,扔几块陈皮。第六步火候:先猛火煮滚,再转文火慢炖两个时辰。最后关火焖到自然冷却,让米粒充分吸收肉汁。
这里有个关键:绑粽子不能太紧,得给米粒留膨胀的余地。就像治病用药,既要有力道又要留余地。去年教徒弟时,他死命把粽子捆得紧紧的,结果煮出来夹生,就是不懂这个理儿。
食补的学问
刚煮好的粽子要趁热剥开,粽叶的清香混着肉香扑鼻而来。脾胃弱的配碗白粥,湿气重的搭点蒜泥,小孩吃的话可以淋点蜂蜜。不过要记住,发烧咳嗽时别吃,糖尿病患者要减量,睡前两时辰最好别食用。每次看乡亲们吃着粽子额头冒汗的模样,就想起我爷爷说的——好食物和好药材一样,都要顺着天地节律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