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海边吃一碗透心凉的海凉粉
你说这大热天的,要是能在禾木村晨雾里嗦一碗冰镇海凉粉该多舒坦!我跟你讲啊,这海凉粉可不是普通凉粉,它是用海里捞的新鲜石花菜熬出来的,通体透亮像块水晶,吃到嘴里滑溜溜、凉丝丝的。咱庄稼人下地回来满头汗,吃这个最解暑气,隔壁张大爷八十多岁牙口不好,就爱拌着蒜泥吸溜着吃。海边赶海的汉子们更是随身带一罐,说是比喝盐水还管用。
这海凉粉啊,夏天能降火,冬天吃能润喉,特别适合整天说话的老师、容易上火的小年轻。我媳妇前阵子嗓子干得冒烟,连着吃了三天海凉粉拌蜂蜜,现在唱歌比村口广播还亮堂。不过最让我得意的是去年三伏天,顶着日头收麦子中暑了,就是靠两海碗海凉粉缓过来的,那滋味——怎么说呢,像把整片大海的凉气都灌进喉咙里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海边人教你熬粉不翻车
记得头回自己熬海凉粉,我在灶台前折腾了半宿。石花菜洗了三遍还沾着细沙,熬煮时满屋腥味儿差点被媳妇赶出门。现在可算摸出门道了:首先得挑淡黄色的石花菜,发黑的千万别要。用山泉水泡两小时,捞起来搓洗到水清见底,这时候对着阳光看,每片海藻都像琥珀似的透亮。
关键在熬煮的火候!得用柴火灶文火慢炖,水刚冒泡时撒一把干桂花——这可是我的独门秘诀,去年在长白山采的金桂,去腥还能添缕花香。熬到汤汁黏筷子时,拿纱布过滤要快准狠,有回我手慢半拍,凉粉凝固在纱布上成了疙瘩汤。最后倒进青花瓷盆晾着,搁在院中老槐树下,让禾木村的晨雾轻轻裹住它。等雾散时,凉粉就颤巍巍成型了,刀切下去会发出"噗"的轻响。
拌料才是灵魂所在
蒜泥得用石臼现捣,淋上农家小磨香油。切点黄瓜丝要带皮,撒上烤得焦香的白芝麻。我们海边人还喜欢搁点炸虾皮,咬到嘴里嘎嘣脆。上次邻居娃子来蹭饭,我特意调了水果味的,挤点野山楂汁,拌上杏脯肉,小家伙连碗底都舔干净了。
有回我贪方便用自来水做,结果凉粉发灰还带涩味。切记要用山泉水或矿泉水,过滤水都不行。要是发现凉粉出水,别慌,切块后浸在凉白开里放冰箱,能救回来。孕妇吃的话少放蒜多放醋,肠胃弱的别加冰,用井水镇过就够凉了。
这会儿灶上的新一锅正飘着海藻香,窗外的晨雾像给远山披了层纱。等会儿凉粉成了,浇上两勺辣油,就着蒸馍吃,那鲜辣爽滑的劲儿,保管你吃完直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