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食堂里的河南味道:鹤壁石子馍
各位工友,我是工地食堂的王师傅,以前还干过公共卫生护士。今天咱不炖大锅菜,专门给大家做一道河南鹤壁的特色小吃——石子馍。这玩意儿看着像烙饼,可它是在烧热的石子上烤出来的,外脆里软还带着股焦香,保管你们吃了干活更有劲!
这石子馍可是有年头的老物件了。传说唐朝时就有了,那会儿叫"石鏊饼",打仗的士兵带着当干粮,放一个月都不坏。为啥用石子烤呢?老辈人说石子受热均匀,烤出来的饼子不上火,还能保留粮食本身的香气。我从护士角度说啊,这石子馍确实比油炸食品健康,容易消化,特别适合咱们重体力劳动者。面食补碳水化合物,芝麻补钙,小茴香还能暖胃,对常年在户外工作的工友再合适不过。
记得去年三伏天,我在工地试做石子馍。第一次没经验,石子烧得太烫,馍馍刚放上去就糊了。后来琢磨出窍门——往石子上撒点面粉,面粉变黄就说明温度正好。这个土法子特别管用,现在分享给大家。
跟着我做石子馍
先准备材料:面粉500克(普通中筋粉就成),酵母5克,温水250毫升,盐8克,小茴香两撮,白芝麻一把。最关键的是要准备二三十颗鹅卵石,挑鸡蛋大小的,洗干净晾干。
第一步和面有个讲究。把酵母用温水化开,慢慢倒进面粉里,边倒边搅。面要和得比饺子面软点,盖上湿布醒发。这天热,放太阳底下半小时就发好了。要是冬天得搁暖和地方,发到两倍大才行。
第二步处理石子最要紧。把鹅卵石倒进大铁锅,开中火慢慢炒。得炒到石子冒青烟,用筷子试温度——撒点面粉上去瞬间变黄。这时候关火,用铲子把石子铺平,留一半石子备用。
第三步做饼胚。发好的面揉搓排气,分成六个剂子。取一个擀成圆饼,撒盐、小茴香和芝麻,再擀一下让调料嵌进去。厚度要适中,太薄容易破,太厚不容易熟。
第四步开烙。把饼胚铺在热石子上,快速把预留的热石子盖在饼上。这时候会听见"滋啦"声,香味马上就出来了。烙三分钟翻个面,再烙两分钟。我习惯用长柄铲子操作,免得烫着手。
最后一步出锅晾凉。烤好的石子馍要立着放,这样透气不容易返潮。等凉透了装袋,放三天都还是脆的。
这几个坑可别踩
石子必须选河里的鹅卵石,不能用工地的碎石,那玩意儿遇热可能炸。和面别太硬,软面烤出来才外脆内软。翻面时要快准狠,犹豫了容易破相。最要紧的是用完的石子要收好,下回还能用,别当建筑垃圾扔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昨天晌午,我看见钢筋工老李就着蒜头吃了俩石子馍,下午扛钢筋特别有劲。面点师傅老张说要学去做给孙子当零食,比超市买的饼干强。这让我特别欣慰——既让大家尝了鲜,又传递了健康饮食的理念。往后每个月我都打算做一次地方特色小吃,让天南地北的工友都能在食堂吃上家乡味。
其实做饭和建楼是一个理儿,都得脚踏实地。就像这石子馍,看似简单,可从选石子到控火候,每个环节都得用心。下次大伙儿想吃什么地方特色,尽管来食堂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