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一桌流动的宴席,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4

洛阳水席:一桌流动的宴席,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嘿,各位老乡,今儿个咱们聚在一块儿,我就琢磨着,有啥能比做一桌地道的洛阳水席更能勾起咱们的家乡味儿呢?这水席啊,可不是字面上“汤汤水水”那么简单,它是一整套二十四道菜的大宴,道道带汤,行云流水般上桌,所以叫“水席”。说起它的来历,那可要追溯到唐朝了。传说当年武则天有次巡视洛阳,地方官为了讨好她,特意用当地产的萝卜、山药、粉条这些普通食材,做出了花样繁多的汤菜。女皇一尝,嘿,汤水清爽,味道鲜美,连声称赞,这水席就这么流传下来了。这桌席面,不光味道好,还讲究个“荤素搭配,汤菜交融”,特别适合咱们现代人追求的健康饮食。汤汤水水的,暖胃又易消化,从牙口不好的老人到肠胃娇嫩的孩子,都能吃得舒坦。尤其是这大冷天,一锅热汤下肚,那叫一个熨帖!

手把手教你做“牡丹燕菜”——水席的头牌

要说水席的头牌,那非“牡丹燕菜”莫属。这道菜看着高端,其实咱们在家也能复刻个七八成。下面我就把步骤掰开揉碎了讲给大家。

第一步,备“燕窝”。这燕菜用的可不是真燕窝,而是大白萝卜!这是我亲自操作后觉得最关键的一步。你得选那种水灵灵、瓷实实的大白萝卜,去皮切成细丝,细得能穿针最好。然后撒上大量的绿豆淀粉,确保每一根萝卜丝都均匀地裹上一层“白衣”。接着就是上锅蒸,大火足汽蒸个5-7分钟,看到萝卜丝变得晶莹剔透,没了生萝卜的辛辣气,这“假燕窝”就成了。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淀粉没裹匀,蒸出来一坨一坨的,口感就差远了,所以这一步千万不能心急。

第二步,熬高汤。地道的做法是用老母鸡、猪骨吊的高汤,咱们家里图省事,可以用鸡架或者浓汤宝代替,但一定要把汤熬得醇厚些,这是水席风味的基底

第三步,摆造型。把蒸好的萝卜丝“燕窝”铺在汤盆底部,堆成小山状。然后,把准备好的鸡丝、火腿丝、香菇丝、笋丝(这些配料都提前焯熟)整齐地码在“燕窝”上。

洛阳水席:一桌流动的宴席,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冲汤调味。把滚烫的高汤缓缓地从边上注入盆中,别直接冲散造型。接着加入盐、白胡椒粉调味,记住,味道要清淡,突出鲜味。

第五步,点睛之笔。最后,在“山顶”放上一朵用鸡蛋皮切丝做成的“牡丹花”,再撒上几粒泡发的枸杞当花蕊。红黄白绿,煞是好看!把这盆“牡丹燕菜”往桌中间一放,宴席的格调瞬间就拉满了。

唠唠我做水席的那些经验教训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头一回在家尝试做小型水席,就闹过笑话。除了刚才说的燕菜淀粉问题,还有就是汤的问题。水席汤多,我以为汤越浓越好,结果熬得太稠,喝起来糊嘴,失去了“行云流水”的清爽感。后来我才悟出来,这汤啊,要清而不寡,味道都融在汤水里,而不是挂在食材上。还有一次,我为了追求速度,好几道汤菜一起准备,结果手忙脚乱,上菜顺序全乱了。水席的精髓就在于“流水”二字,一道一道上,让大家有时间品味每道菜的独特风味。所以啊,做水席,心不能急,得像咱们洛阳人过日子一样,有章法,有节奏。

几个小贴士,让你的水席更完美

1. 食材选择是基础。萝卜一定要新鲜,否则蒸出来口感发柴,有怪味。

2. 高汤是灵魂。即使用简易高汤,也尽量自己熬,味道比全是添加剂的成品好太多。

3. 上菜顺序不能乱。一般是先上几个凉菜开胃,然后是像燕菜这样的主菜大件,接着是口味轻重不同的各种汤菜,最后以一道酸辣味的“圆满汤”收尾,寓意圆满。

4. 口味可调。水席传统口味偏清淡鲜美,但如果咱们同乡里有口味重的,可以在旁边备上醋、辣椒油,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

各位老乡,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把这道承载着咱们洛阳千年文化和浓浓乡情的洛阳水席分享给大家。它不只是一顿饭,更是一份流动的情谊,一段活着的记忆。希望下次聚会,咱们不仅能吃到这桌席,还能一起动手,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里,找回咱们最熟悉的那个洛阳味道。来,为了咱们的家乡,也为了今天的相聚,我先以这碗“圆满汤”代酒,敬大家!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