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洛阳水席遇见学校食堂
还记得去年学校文化节,我在食堂鼓捣出那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洛阳水席时,学生们端着碗排队的样子吗?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道能让整个食堂沸腾起来的传统大餐。
洛阳水席可不是普通的宴席,它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起源于唐朝洛阳,整整24道菜,道道带汤水,所以叫“水席”。最神奇的是,这桌菜吃完一道撤一道,像流水一样不停歇。传说武则天就特别爱吃,因为它酸辣开胃、荤素搭配,特别适合换季时调理肠胃。
为啥要在学校食堂做这个?
这就要说到它的功效了。现在的学生啊,要么忙着学习顾不上吃饭,要么就爱点外卖。水席的特点就是汤汤水水好消化,而且营养均衡。像里面的牡丹燕菜用白萝卜丝做主料,便宜又养胃;莲汤肉片能补充蛋白质;连汤还能帮不爱喝水的孩子补充水分。特别适合青春期正在长身体、又容易肠胃不适的学生们。
去年我做的时候,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平时挑食的学生居然都能接受。有个女生跟我说:“老师,这个汤泡饭特别好吃,我加了三次饭呢!”这就是水席的魅力——用温和的酸辣味打开味蕾,再用丰富的配料满足不同口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看看怎么在食堂大锅制作
第一步,准备材料。咱们要:猪里脊肉500克、白萝卜2个、木耳、金针菇、黄花菜各一把,淀粉、鸡蛋、胡椒粉、醋、生抽这些食堂常备的调料。
第二步,处理食材。把白萝卜削皮切成细丝——这里有个省力窍门,用食堂的切菜机最细的那个刀头,五分钟就能搞定两个大萝卜。然后撒上淀粉拌匀,上蒸锅蒸8分钟,这就是“燕菜”的底子。
第三步,滑肉片。把肉切成薄片,加蛋清、淀粉上浆。大锅烧水,水微开时一片片放进去,变色就捞出来。记得一定要小火,不然肉片就老了。
第四步,做汤底。用煮肉片的原汤,加入切好的木耳丝、金针菇、黄花菜,煮5分钟。这里要说说我的教训:第一次做时我把所有料一锅炖了,结果蔬菜都煮烂了。后来才学会要分批次下锅。
第五步,调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先放盐和胡椒粉,然后重点来了——醋要最后放,而且要比平时做菜多一倍。正宗的水席就是酸辣突出,醋香扑鼻。
第六步,勾芡。用淀粉水慢慢淋入汤中,边淋边搅,直到汤变得略微粘稠。最后把蒸好的萝卜丝铺在盆底,倒入做好的汤,撒上香菜和葱花。
几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醋一定要最后放,不然煮久了就没酸香味了;胡椒粉可以根据学生口味调整,冬天可以多放点暖胃;如果要做给更多学生,可以提前把萝卜丝蒸好放在保温箱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汤始终是热的,水席凉了就没灵魂了!
说真的,在食堂做传统宴席听起来有点疯狂,但看到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饭的样子,你会觉得特别值得。毕竟,最好的教育有时候就藏在一碗热汤里。下次学校活动,要不要试试让这道流传千年的宴席在你们食堂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