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里做武汉豆皮?这事儿真成了!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1

在病房里做武汉豆皮?这事儿真成了!

老王躺在病床上咂咂嘴:"小张啊,你说武汉那个豆皮,金黄酥脆的,要是现在能吃上一口..."我系上围裙笑了:"叔,咱病房有电磁炉,我现在就给您露一手!"护士小刘探头进来吓一跳:"张师傅您这牧羊人改行当厨子啦?"

热干面的好兄弟

武汉豆皮可不像热干面那么高调,人家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清朝那会儿就有记载了,最早是老百姓拿绿豆大米磨浆摊饼,包上剩菜当干粮。后来有个老师傅在馅料里加了鲜肉鲜笋,瞬间升级成早点界的爱马仕。您别看它油光锃亮的,其实特别适合病人吃——绿豆清热大米养胃,鸡蛋补元气,糯米管饱。上个月我放羊时摔伤住院那会儿,就靠这口续命呢!

记得有回我在草原帐篷里做这个,羊群闻着香味把帐篷围得水泄不通。那只头羊"大角"直接拱进来,把我刚摊的豆皮叼走半张。您说怪不?后来每次我摊豆皮,它都乖乖守在锅边等边角料,比牧羊犬还听话。

在病房里做武汉豆皮?这事儿真成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病房里的魔法时刻

1. 先跟护士站借了个养生壶打米浆——大米绿豆2:1,提前泡三小时。没有石磨咋办?用病房的榨汁机啊!轰隆隆的声音把隔壁大爷都招来了,还以为在打果汁。

2. 摊皮才是技术活。电磁炉开中火,平底锅刷层薄油。倒米浆时得学我放羊的耐心——手腕转着圈儿淋,薄了露馅厚了硌牙。等边缘翘起时磕个鸡蛋,用勺子背抹匀了,那香味噌的就上来了!

3. 翻面这步最惊险。上次我在病房表演空中翻饼,豆皮"啪"贴天花板上了。今天学乖了,拿大盘子扣锅上,手腕一抖——成了!金黄的那面现在朝上,像草原日落时的云彩

这时候老王支起身子直咽口水,临床的李奶奶摸出老花镜:"小伙子慢点儿,我得录给孙女看!"

牧羊人的独家馅料

4. 馅料要提前备好。糯米蒸得晶莹剔透,肉丁香菇笋尖炒出焦糖色。重点来了——记得我在牧场自创的秘诀吗?加勺羊奶酪!不是吹,那股奶香能把素馅吃出荤菜的满足感

5. 铺馅料得像给羊群分草场。先铺糯米打底,再撒肉菜丁,最后撒葱花芝麻。有次我在山坳里做豆皮,馅料没铺匀,小羊羔急得直跺蹄子。

正说着,馅料香把值班医生都引来了。王医生推推眼镜:"这比我们查房还热闹啊!"

最后的修行

6. 对折豆皮时要像拥抱新生羊羔般轻柔。用锅铲轻轻压实边缘,淋少许油煎到底部咔滋作响。切开那瞬间,三层香气扑出来——米香蛋香馅料香,病房顿时变成过早摊子。

老王咬了一口眼眶发红:"是武昌户部巷那个味儿..."李奶奶嚼着直点头:"比吃药管用!"

给病友们的特别提示

• 糯米不好消化,肠胃弱的患者把糯米换成小米

• 煎制时开排风扇,别触发火灾报警器——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最好选上午十点医护查房结束后操作

• 边角料可以留给陪护家属,我上次就把焦脆的边边分给护士站了

您猜怎么着?现在每周三成了我们病房的"豆皮日"。上周院长来巡查,尝了半块直接拍板:"食堂下个月加开武汉窗口!"您要是路过我们医院闻见香味儿,准是我又在教病友做豆皮呢。这金黄酥脆的滋味啊,比什么药都治想念。

关键词: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