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车仔面:救灾帐篷里的暖心能量站
记得我第一次在深水埗的巷弄里吃到车仔面,那个推车阿姨麻利地烫面、舀汤、加料,热腾腾的蒸汽混着咖喱香扑在脸上——这种扎根市井的饮食智慧,现在正好能帮到救灾现场急需补充体力的人们。
流动的平民滋补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小贩推着木头车穿梭在唐楼之间,车仔面就是流动的"自助快餐"。面条可选,配料任搭,浓汤打底,这种高碳水、高蛋白、热汤水的组合,特别适合救灾时消耗大量体力的人员。热汤能维持核心体温,碱水面快速供能,鸡蛋和肉丸提供蛋白质修复肌肉。在潮湿的救灾环境里,咖喱酱还能刺激食欲。我常对灾民说,这碗面就像护理原则里的"全人护理"——既管饱腹又暖人心。
去年洪灾时我在临时安置点,用野战锅煮了三大锅车仔面。有个浑身湿透的大爷喝完汤后脸色明显红润起来,他告诉我这是三天来第一次吃到带热汤的东西。这种经验让我确信,热食在灾难中的治愈力远超想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帐篷简易版制作教程
Step1 备料:用救灾物资里的速食面代替碱水面,午餐肉切块,干香菇提前用矿泉水泡发(泡菇水留用)。没有鱼蛋就用罐头鱼蓉混淀粉搓成丸子。
Step2 熬汤:把香菇水加矿泉水按1:3比例煮开,放入调料包里的粉包,挤入两段火腿肠的淀粉浆作天然增稠剂。
Step3 煮面:另起锅烧水,水沸后下面煮2分钟,同时加半勺油防止粘锅。记得用长筷不断搅散。
Step4 调酱:用救援物资里的咖喱膏混花生酱,加少量热水调成流动状。没有花生酱就用压缩饼干碾碎代替。
Step5 组合:面捞入碗,浇上浓汤没过面条2/3,铺上午餐肉和香菇,最后淋酱汁。有条件时撒点脱水葱花。
Step6 保温:用锡纸碗分装后放在余温未散的锅盖上,能维持温度半小时以上。
特殊环境操作要点
在帐篷里开火要注意通风,锅具尽量放在平整的岩石或折叠桌上。多次煮沸的汤水要及时补充矿物质,我习惯往汤里加少许食盐和糖。给儿童分装时要把面条剪短,午餐肉切碎。遇到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记得把咖喱酱分开提供。最后别忘了——每碗面都要配句"小心烫",这是我在急诊科学会的,热食烫伤在救灾中实在太常见了。
现在每次闻到车仔面的香气,我都会想起那些就着应急灯吃面的夜晚。食物从来不只是食物,在摇摇晃晃的帐篷里,它盛着温度,挂着希望,是我们能给出的最直接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