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设计事务所里做西双版纳傣味烤鱼
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这帮搞设计的,整天在黄浦江边画图纸,突然有一天闻着空气里飘来的香料味,就特别想念西双版纳的傣味烤鱼。这事儿得从我们事务所接了个云南民宿项目说起——为了找灵感,团队专门飞了趟西双版纳,结果别的没记住,就惦记上夜市里那个裹着香茅草烤得滋滋冒油的罗非鱼。
这道菜可不是普通烧烤
傣味烤鱼在版纳少说也有上千年历史了。最早是傣族老乡在田间地头随手摘点野香料,把现捞的鱼用竹签串起来烤。你们知道吗?这里面用的香茅草、薄荷、刺芫荽都是天然消炎止痛的宝贝。像我这种既当厨师又研究疼痛管理的,特别推荐久坐办公室的同行多吃——香茅能缓解肌肉酸痛,薄荷提神醒脑,折耳根还能抗辐射。上次我们连续加班三周,有个同事颈椎病发作,吃完这个居然说脖子轻松多了。
记得在景洪夜市看傣族大姐烤鱼,她边翻鱼边跟我说:“我们傣家人干活累了,就靠这个解乏。”后来我在静安区的厨房里试了十几次,终于搞明白那个让人上头的酸辣味——关键在腌料要用手搓出汁水,而不是用搅拌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教你们在事务所厨房复刻这道菜
首先得准备条两指宽的罗非鱼(鲫鱼也行),从菜市场买回来一定要让师傅从背部剖开。别用料酒去腥!我们傣族老乡从来不用这个——把香茅段、姜蒜、小米辣舂成泥,加盐、花椒粉、新鲜茴香叶,记得用手使劲揉搓出绿色汁水。上次我在事务所厨房做的时候,实习生看着我把香料倒进石臼里舂,还以为是搞什么巫术仪式。
第二步特别关键:把腌料塞进鱼肚子和刀缝里,用香茅草像系鞋带那样把鱼绑起来。这里有个小窍门——绑好的鱼要放在不锈钢便当盒里冷藏2小时,正好够我们开完两个项目讨论会。
第三步轮到烤制。没有炭火没关系,我们用事务所做模型用的电烤箱。230度预热后,把鱼放在铺了锡纸的烤盘上,记得在鱼身下垫几片柠檬。烤15分钟后,你会闻到香茅草变成青草味的香气——这时候要快速撒上新鲜薄荷叶。
最后调蘸水才是灵魂!焙香的花生碎、腌菜膏、糊辣椒面,加上切碎的折耳根,用鱼汤调成糊状。我们事务所的北京同事第一次吃折耳根时表情绝了,现在居然比我还上瘾。
几个容易翻车的点
千万别为了省事用干香茅草!上次我们试过,烤出来全是枯草味。还有啊,鱼皮要烤到微微焦脆才够味,但设计总监上次烤糊了说这是“赛博朋克版本”。最要命的是有次忘了绑香茅草,结果鱼肉散得不成形,合伙人说看起来像建筑废墟。
现在这道烤鱼成了我们事务所的减压神器。每次赶图纸到半夜,厨房飘来的香茅草味道比咖啡还提神。上次客户来开会闻到香味,居然放下方案先问能不能订工作餐。你看,好的设计能打动人心,好的食物原来也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