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羊肉揪片:学校食堂的暖心招牌菜
同学们,今天咱们食堂窗口排长队的榆林羊肉揪片,可不是普通的汤面片!这道陕北传统美食啊,据说从明朝起就是戍边将士的御寒法宝。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昼夜温差大,当地人发现羊肉温补、面粉耐饥,把面片揪进羊肉汤里一锅炖,既能驱寒又能补充体力。特别适合像咱们这样用脑多的学生党——羊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对增强记忆力和抗疲劳特别有帮助,冬天来一碗,手脚立马暖和起来!
从大锅灶到食堂后厨的实战教程
在食堂大锅里做这道菜,关键是批量处理的巧劲儿。先说说备料:羊后腿肉20斤(切麻将块),面粉15斤,陕北红葱5斤,香菜、西红柿、土豆按需配置。记得上周我试做时,因为偷懒没揉透面,结果面片下锅后全成了面糊——大家切记:揉面要像搓衣服那样反复压折,直到面团光滑能张开口袋膜!
第一步:羊肉去膻定香。大锅烧热倒油,爆香姜片和红葱段,羊肉下锅煸炒到焦边,重点来了:沿着锅边烹入两勺陈醋!“呲啦”一声响,腥气全跑光,这是榆林老师傅的秘招。
第二步:熬制黄金汤底。炒好的羊肉转入汤桶,加热水没过食材,扔几颗干辣椒和花椒包。注意要小火慢炖90分钟,等汤色奶白时再放盐,早放盐肉柴汤涩。
第三步:和面的三光哲学。每5斤面粉加2.5斤温水,分三次揣揉。食堂和面机开中档,揉到“面光盆光手光”状态,刷层油醒40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配菜交响曲。土豆切滚刀块泡水,西红柿去皮切丁。等羊肉炖够钟,先下土豆煮15分钟,再放西红柿块。
第五步:揪片绝活教学。醒好的面团搓成条,左手托面右手掐,拇指大小的面片凌空飞入锅。我们后厨有个诀窍:揪片前把面团压成鞋底状,边缘薄中间厚,这样入口既有韧劲又易熟。
第六步:画龙点睛时刻。面片全浮起后,撒上切碎的香菜和青蒜苗,最后淋勺羊油辣子。去年冬天有同学反馈汤不够浓,我们现在会勾个薄芡,让汤汁更好地挂在面片上。
食堂大锅版特别注意事项
1. 揪片速度要快,最好三人协作:一人揪面一人搅锅一人配料,防止生熟不均
2. 土豆块切好后务必泡水,不然汤色会发灰
3. 留三分之一熟羊肉最后放,既能保持嚼劲又增加层次感
4. 素食同学可选番茄土豆素揪片,我们用菌菇高汤代替羊肉汤,鲜味不打折
记得刚接手这道菜时,我总纠结面片大小不一。后来陕北籍保洁阿姨提醒:“娃娃们吃饭急,面片揪小点才不烫嘴!”果然改成指甲盖大小后,剩饭率直接降了一半。现在每天准备200人份的揪片,面剂子都要提前分好,每个剂子刚好够20碗,这样既保证出餐速度,又能让最后打饭的同学和前面吃到同样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