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饸烙面:一碗能揉进筋骨里的暖心面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1

平顶山饸烙面:一碗能揉进筋骨里的暖心面

那天在按摩院给客人调理肩颈,一位老哥趴着突然嘟囔:“要是这会儿能来碗热乎乎的饸烙面,比啥膏药都管用!”满屋的人都笑了,可我心里咯噔一下——这饸烙面还真是被埋没的宝贝。作为在灶台和推文间反复横跳的厨子,今天非得把这道能端进理疗室的面食说个明白。

比针灸历史还长的“筋骨面”

饸烙面在平顶山有个诨名叫“车夫面”。早年间拉煤的板车夫每天要翻十八里陡坡,收工后必定揣着铜板蹲在巷口吃两大碗。你看那压面的饸烙床子像不像老式压水井?粗木杠子“嘎吱”一压,圆孔里挤出的粗面条扑通跳进滚锅,像极了老师傅用指关节一寸寸疏通经络。这面用的是三分绿豆面七分小麦面的配比,绿豆祛火小麦养胃,熬得浓白的羊骨汤里撒上十几种温补药材,最适合体力劳动者和久坐人群。上次给腰间盘突出的客人推荐了三个月食疗方案,他后来专门发消息说现在弯腰系鞋带都不用人扶了。

平顶山饸烙面:一碗能揉进筋骨里的暖心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摩院后厨的饸烙面秘籍

1. 和面要带“按摩手法”——500克混合面粉加3克盐,少量多次倒入240克温水。重点来了:别像普通面团那样揉,得用虎口掐着面团往中间叠,反复五十次直到表面光滑如耳垂。这手法跟我们推拿时松解筋膜的原理异曲同工。

2. 醒面时准备汤底——五斤羊椎骨冷水下锅,烧开撇沫后转小火。我习惯这时加入当归片5克、黄芪3克,记得把泡发的干香菇挤出的棕黑色汁水也倒进去,这是让汤头泛着琥珀光泽的秘诀

3. 压面时机比手法重要——面团醒够两小时后,烧一锅能看见锅底小气泡的“虾眼水”。把饸烙床子架在锅上,这边压那边直接用筷子搅散,看着粗壮的面条在沸水里翻滚,像不像老师傅在给你做拨筋?

4. 浇头要现炒才够镬气——热锅凉油下羊肉末,炒到变色时烹勺花椒酒。这时候把切丁的北豆腐倒进去,等豆腐边缘煎出金边,最后撒青蒜段。记得留一半生蒜末最后撒,生熟蒜两种香气才够层次。

5. 组装是门空间艺术——捞面碗底要先垫焯过水的黄豆芽,面条铺成放射状,浇两勺滚烫的羊汤刚好没过面条。最后铺浇头时注意在中间留个气孔,方便客人第一筷子就能捞到底部的惊喜

那次在按摩院休息室实操,我用电磁炉照样压出了劲道面条。当香味飘到理疗区,正在拔罐的客人忍不住喊:“给我留半碗,做完火罐正好补元气!”后来我们索性每月搞“食疗推拿日”,做完肩颈放松的客人能凭券领迷你版饸烙面。

这些细节比穴位还准

压面时如果面团粘孔,用手指蘸点芝麻油抹在压杆接头处就行;羊骨汤千万别煮沸,保持水面微微颤动如同呼吸的状态;有关节炎的人吃可以多加两片生姜同煮;最近咽痛的建议把羊肉换成鸡架熬汤。记住啊,吃完这碗面最适合喝半杯温过的黄酒,保管你从喉咙暖到脚趾尖。

现在每次看见客人吸溜完面条额角冒汗的样子,就想起老辈人说的“食治胜于针治”。这碗能揉进筋骨里的面,可不就是中原大地最朴素的智慧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