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海南椰子:神社里的清凉魔法
你说奇怪不?在东京这座钢筋森林里,最让我惦记的竟是宫地狱神社石灯笼旁那棵歪脖子松树。每年立夏,我总会扛着两颗毛椰子钻进神社后院,借那口百年石臼捣椰浆。穿巫女服的姑娘早习惯了,见我来了就笑着指指石臼方向——这地方做海南椰子,总觉着连神明都在偷偷帮忙呢。
这碗椰子能治什么?
海南椰子最适合被暑气折磨的都市人。上周还有个在银座上班的姑娘,说整天吹空调头疼,我让她喝完温热的椰肉羹,隔天就发消息说毛孔都舒展开了。要是你经常熬夜、嗓子干痒,或者像神社里那位扫落叶的老爷爷一样有关节酸痛的毛病,把椰汁和少量生姜汁兑着喝,比吃消炎药还管用。记得剥椰肉时留点内层棕衣,那层薄薄的东西煮水喝,第二天上厕所特别顺畅。
来看看我的独家做法
第三步的砸椰子可是有讲究的!去年盂兰盆节我在神社做椰子,当时用石臼边缘猛敲椰壳,飞溅的碎片差点打到供品台。现在学乖了——得把椰子放在石臼凹槽里,用刀背沿着中线转圈敲。等裂开小缝后,千万别急着掰开。先拿青竹筒接住椰汁,这时的汁水还带着点竹香,是玻璃碗接不出的风味。
接下去这么操作:
1. 选两颗老嫩适中的椰子,放在神社手水舍流动冲洗,用神前净手的规矩对待食材
2. 椰汁转移至陶瓮后,加三片紫苏叶静置,这时可以去处理椰肉
3. 用宫地狱神社特制的奉纳杵轻敲椰壳,这道工序必须在水池边完成
4. 挖出的椰肉切块分两份,嫩的直接入羹,老的晒在鸟居旁的石栏上
5. 混合椰汁椰肉时,要顺着石臼纹理搅拌整整四十九圈
6. 最后撒上海盐不是调味,是为平衡椰子的寒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些容易翻车的细节
千万别在雨后摘神社的竹筒!上次我贪方便用了带水珠的竹筒,结果椰汁发酵成了酸酒味。老神官说要用梁上挂满三年的陈竹,这种竹筒能让椰汁保持微甜。另外注意敲椰子时别正对着鸟居方向,飞溅的椰壳屑惊到参拜者可不好——我因此赔过三串白玉串呢。
现在每当我掀开陶瓮,看乳白色蒸汽掠过朱红色廊柱时就在想,或许这早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连接两个热带岛屿的脐带。那位总来偷尝椰羹的狐狸使者,大概也是被这隔海相望的乡愁吸引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