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咸鱼饼子:麦田边的咸香记忆
记得去年秋天帮老乡收麦子时,我在田埂边支起临时灶台做过这道菜。当时有个小伙子干活时总说头晕乏力,吃完两碗咸鱼饼子后,竟扛着三袋麦子走得虎虎生风。这菜啊,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食欲不振的人,咸鱼里的盐分能快速补充出汗流失的电解质,玉米饼子提供的碳水则是实打实的能量来源。
食材准备要有巧思
在麦田边做饭最讲究就地取材。主料需要半干咸鲅鱼两条,玉米面和白面按2:1调配,别忘了一勺黄豆面——这是让饼子带焦香的关键。临时厨房没有电子秤,我习惯用吃饭的碗来量:两碗玉米面配半碗黄豆面,加水能捏成团不散就刚好。要是附近有野菜,掐点野葱剁碎掺进面里,出锅时能香飘整片麦田。
上次做的时候咸鱼太咸,我灵机一动用温茶水浸泡了半小时。没想到茶叶的涩味反而中和了咸涩,还添了若有若无的茶香。现在我都这么处理咸鱼,比用清水效果更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步做出田野风味
第一步处理咸鱼要有耐心。用剪刀剪成巴掌大的块,在烧热的铁锅里干焙到表面微黄,这样能锁住鲜味。第二步和面记得分次加水,我总喜欢在面盆底下垫块麦秸,这样揉面时能闻到隐隐的麦香。第三步最见功夫:左手捏面团,右手掐咸鱼,同时贴到大铁锅边上,这手“左右开弓”的绝活练了整整三个收割季。
等到锅里响起滋啦声,顺着锅边淋勺井水,瞬间蒸腾的热气会让饼子底面形成脆壳。最后撤了明火,用余温焖十分钟,揭盖时咸鱼的金黄和饼子的焦黄交相辉映,能馋得歇工的乡亲们围着灶台转。
三个关键细节
临时灶火候难控,记得在锅盖压块河卵石防止漏气。翻动要用木铲,金属铲会刮坏锅底的焦化层——那可是整锅的精华所在。上次收麦时突然下雨,我赶紧把备好的食材挪到草垛旁,用塑料布搭了个简易棚子。所以户外做饭永远要多备块防雨布,毕竟秋天的雨说来就来。
剩下的饼子别浪费,撕碎了用葱花酱油炒,就是第二天的美味早餐。这道凝聚着劳动智慧的食物,总能让人在丰收的疲惫中,尝到最踏实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