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串串香:中央厨房里的江湖味道
老铁们,今天咱不聊月子餐,就说说我这助产士兼厨师在中央厨房倒腾出的神器——成都串串香!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火锅,三十多种药材熬的汤底能温中散寒,特别适合产后虚寒的宝妈。牛油汤底裹着花椒辣椒,吃完浑身冒汗,比喝姜汤还管用。最近给坐月子的李姐连送三天,她婆婆直说比催奶汤还灵验!
从产房到厨房的奇妙碰撞
在中央厨房搞串串香可比家用厨房带劲多了。二十升的汤桶咕嘟咕嘟冒着红油,每次熬底料时整个加工间都飘着呛香。记得头回试验时我把药材包多煮了半小时,结果苦得徒弟小张直跳脚。后来发现这和接生一样要卡准时间——草果丁香煮过头就成了中药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个步骤复刻江湖味道
第一步熬汤底就得较真。四十斤牛筒骨加老母鸡熬足六小时,直到汤色奶白能挂勺。上次熬汤时我顺手加了半斤鸡爪,胶质析出后汤底直接能凝成冻,这招还是跟产科王主任学的胶原蛋白补充法。
第二步炒料才是灵魂。郫县豆瓣酱要用料理机打细,菜籽油烧到二百三十度下葱姜,等焦黄捞净再下糍粑辣椒。去年冬天炒料时我偷懒没控干水分,油花溅得像是产房里的羊水喷射,现在手腕还留着疤呢!
第三步熬红油讲究文武火交替。辣椒面要分三次下,第一次提色第二次增香第三次保辣。有回我忙着处理急诊电话,回来时辣椒面全糊了,整锅料飘着焦苦味,心疼得我三天没睡好。
第四步串签看着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牛肉要逆纹切薄片,用蛋清淀粉抓匀后冷藏二十分钟。去年培训新员工时,有个小伙把竹签顺着纹理串,结果一煮全散架,现在想想还肉疼。
第五步兑锅最考验手上功夫。每锅要加三勺红油两勺底料,高汤九分满,煮开后再淋半勺藤椒油。记得有次给四川产妇特制加麻款,手抖多倒了花椒油,产妇吃得嘴唇跳舞却说找到了老家味道。
这些坑你可别踩
竹签必须提前泡水两小时,不然秒变烧烤签。上次赶工没泡透,差点把消毒柜点燃。汤底切忌用铁锅熬制,铁腥味遇上牛油简直灾难,我们后厨现在清一色不锈钢桶。最要命的是药材包绝对不能扎太紧,去年有袋料包没煮开,客人吃满嘴砂仁差点投诉。
现在每天推着餐车穿过走廊,闻着串串香的味道,总想起在产房守候的夜晚。热辣滚烫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对生命的温暖期待。哪天您来中央厨房,我给您调个专属锅底,保证比无痛分娩还让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