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里的青海甜醅:一碗让宇航员想家的神奇甜品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4

太空站里的青海甜醅:一碗让宇航员想家的神奇甜品

嘿,我是老王,既是焊工也是厨师,现在在太空任务控制中心食堂工作。你们可能觉得焊工和厨师不搭边,但其实焊接精密仪器和熬煮食材都得讲究火候和精准度。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们食堂最近的新宠——青海甜醅。这玩意儿看起来简单,可在太空环境里,它成了宇航员们缓解思乡情绪的宝贝

先说说甜醅有啥用。这甜品主要是用青稞米和酒曲发酵做的,口感酸甜带着酒香,特别开胃。在太空任务中,宇航员容易因为失重导致食欲不振,甜醅里的活性酶能促进消化,补充能量。它富含维生素B群,对缓解压力有帮助——想想看,宇航员在太空舱里一待就是几个月,压力大得像被压缩的弹簧,吃碗甜醅能让他们放松不少。适用人群?除了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几乎人人都行,尤其适合食欲差的宇航员和咱们这些在地面加班到深夜的控中心工作人员。

太空站里的青海甜醅:一碗让宇航员想家的神奇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手把手教你做太空版甜醅

第一步:准备材料。我们需要青稞米500克、酒曲10克、纯净水(太空站用的是再生水,但咱们在地面模拟时用过滤水就行),还有个带密封盖的容器。在太空食堂,我们得用特制防漂浮的锅具,免得米粒在失重环境下满厨房乱飞。

第二步:处理青稞米。把青稞米淘洗干净后,用温水浸泡6小时。记得水要没过米两指高,太空站水资源珍贵,但我们设计了循环浸泡系统。泡到米粒能用指甲掐断就行了。

第三步:蒸煮青稞。把泡好的青稞沥干,平铺在蒸锅里。太空食堂用的是电磁蒸箱,温度设定在100℃蒸30分钟。这里有个关键点——记得有次我焊接食堂设备时分了心,蒸过头了,结果青稞变得太软,做出来的甜醅口感像糊糊。所以千万别学我,要严格计时!

第四步:冷却拌曲。把蒸好的青稞摊开晾到35℃左右,手感微温时撒上碾碎的酒曲粉,搅拌均匀。在太空环境里,我们得在专用搅拌箱里操作,避免浮尘污染。

第五步:发酵装罐。把拌好酒曲的青稞装进容器,轻轻压实,中间掏个洞(方便观察出酒),盖上盖子放在25℃环境发酵两天。控中心食堂有恒温发酵柜,温度设得比地面稍高,因为太空站环境温度偏低。

第六步:冷藏成熟。发酵好的甜醅移入4℃冷藏柜放半天,这样口感会更醇厚。太空站的冷藏设备是特制的,防止食物在失重状态下飘移。

注意事项要记牢

制作全程不能沾油,否则容易变质!发酵温度不能超过30℃,不然会发酸。在太空站,我们每次做之前都要用食品级消毒剂清洁工具。甜醅发酵好后最好三天内吃完,虽然我们的宇航员通常一天就消灭光了——上次指令长一口气吃了两碗,笑着说这比太空冰淇淋更能让他想起地球的味道

说真的,看着宇航员们边吃甜醅边聊家乡的样子,我就觉得这活儿值了。焊接能让设备稳固连接,而美食却能连接人心,特别是在远离地球的太空深处。下次你们试试做甜醅,保证吃完后心里都甜滋滋的!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