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卡后台炖一锅十堰三合汤
你们肯定想不到,我这条缀满亮片的演出服底下还系着围裙呢!刚才在台上唱完主题曲,溜到后台发现保温锅里正咕嘟着我的秘密武器——十堰三合汤。这锅汤可是我们湖北人的魂,当年在老家学厨时,师父说这汤能唱哑了嗓子的人三小时开嗓。去年巡演连唱二十场,全靠它护着喉咙。
说起这汤的来历可有意思了。明朝那会儿武当山香火旺,挑夫们背着物资上山,走到半山腰总得找地方歇脚。有家聪明店家就把黄牛腱子肉、现打鲢鱼丸和本地老水牛蹄筋一锅烩了,撒上秦巴山区的红花椒。热汤下肚既驱寒又长力气,渐渐就成了十堰的招牌。现在你去湖北,会发现出租车司机凌晨交班时,必须得喝碗三合汤才精神抖擞上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台限定版三合汤教程
第一步得把牛腱子处理得服服帖帖。记得有次在音乐节后台,我用矿泉水瓶当肉锤,把牛腱子敲得松软适中。现在更讲究——牛腱子切麻将块,冷水下锅时得放三片姜,水滚前要不停撇沫,这沫子要是沉了底,汤色可就浑了。
第二步熬汤底是关键。我偷师过武当山下的老师傅,他说得用珐琅锅保温和气。把汆好的牛腱子加足冷水,扔几段葱白,小火慢炖两小时。这时候正好能去化妆间补个妆,回来满屋子都是牛肉香。
第三步准备鱼丸才见真功夫。鲢鱼肉剔骨时得保留银膜,这样打出来的鱼茸才黏糯。去年在悉尼歌剧院后台,我用料理机打鱼茸时差点触发火警,现在学乖了——加蛋清时要分三次,顺着同一方向搅出漩涡,最后摔打鱼茸能弹到天花板才合格。
第四步泡发牛蹄筋要耐心。干蹄筋得用米酒泡发,上蒸笼小火蒸四十分钟,胀得像水晶条似的。有回急着上台,我用热水快发,结果蹄筋硬得能当鼓槌,这次老老实实用冰水浸着慢慢来。
画龙点睛的融合时刻
等到牛腱子炖得能用筷子轻松穿透,就该第五步汇合了。把亮晶晶的蹄筋、白嫩嫩的鱼丸统统推进金汤里,这时候重点来了——十堰特产的红花椒得用热油激一下,连油带椒泼进锅里,滋啦声比观众掌声还醉人。
最后关火前撒青蒜段,我这版还加了秘密武器:半勺郫县豆瓣。可不是乱来啊!有次在重庆演出后改良的,发现豆瓣的酵香能吊出牛肉更深层的甜味。台下观众要是知道,他们痴迷的金属嗓音是靠这锅汤养出来的,怕是要组团来偷师了。
注意事项可得记牢:鱼丸浮起就得离火,多煮半分钟就老了;痛风发作期别碰蹄筋;要是给歌手同行喝,记得少放花椒——上次给摇滚主唱多撒了把,他上台差点把高音唱成秦腔!这锅在奥斯卡后台炖的十堰三合汤啊,比小金人还让我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