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良村影里的内蒙古果条:暖胃又暖心的草原味道

频道:菜品 日期: 浏览:4

西米良村影里的内蒙古果条:暖胃又暖心的草原味道

你们知道吗?在咱们西米良村影这种湿气重的山里待久了,总想吃点扎实又暖身的东西。去年我跟地质队去内蒙古勘探时,在当地牧民家学了一道特别适合山里人吃的宝贝——内蒙古果条。这可不是普通零食,牧民们进草原放牧时,怀里揣一把果条能顶一整天的饿。

先说说这吃食的妙处。果条是用酸奶和面炸的金黄小棒,看着像零食,实则是正经干粮。内蒙古高原昼夜温差大,果条能快速补充热量,特别适合咱们这种常年在野外工作的人。上次我带着一锅刚炸好的果条给修水渠的乡亲们尝,王大爷吃着直说比压缩饼干香多了。家里孩子不爱吃饭的,老人牙口不好的,还有像咱们这种经常错过饭点的,备着果条准没错。

地道果条制作全攻略

记得在牧民巴特尔家学艺时,他媳妇其其格教我用的是传统陶盆和面。现在咱们用普通面盆也行,但有个诀窍——最好用深一点的搪瓷盆,这样发酵时面香不容易散。

第一步是和面。500克面粉配200毫升浓酸奶,再加两个鸡蛋、15克白糖和3克盐。重点来了:一定要用温热的酸奶!我头回做时图省事用了冰酸奶,结果面发了一小时都没动静。其其格说酸奶里的活性菌需要温暖环境,就像咱们冻僵的手得烤火才能灵活干活。

第二步是揉面。这步特别解压,要把面团揉到能拉出薄膜的程度。我在勘探队练出的手劲这会儿派上用场了,但要记得像搓羊毛毡那样用巧劲。揉好的面团盖上半湿的布,放在灶台边发酵两小时。西米良村影这地方湿度大,其实特别适合发面,冬天放在火塘边更省事。

西米良村影里的内蒙古果条:暖胃又暖心的草原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是造型。发好的面团擀成厚片,切成手指粗的条子。这里有个好玩的做法——其其格教我把面条中间划一刀,然后把一头从中间穿过去,炸出来就是扭纹造型。上次村里孩子们来我家灶房玩,都抢着要做这个步骤,小芳那丫头还自创了编麻花的手法

第四步开炸。油温控制是关键!记得我第一次炸糊了半锅,后来琢磨出土法子——扔一小块面团试油温,如果面团三秒内浮起并冒细密小泡,这温度就正好。炸的时候要不停翻动,让果条像在油里跳舞似的,等到全身金黄就可以捞出来了。

来自草原的暖心叮嘱

炸好的果条晾凉后要装进布袋子,千万别用塑料袋闷着。我在勘探队时总用防潮布袋装果条,挂在背包外侧,走山路时随手抓两根吃。要是受潮变软了,放在火塘边烤一分钟就又香又脆。

有三件事得特别注意:一是糖尿病患者可以把白糖换成蜂蜜;二是炸过的油别重复使用超过三次;三是给孩子吃最好配碗奶茶,这样不容易上火。上次村小学春游,我做了几锅果条让孩子们带着,老师们都说比超市卖的薯片健康多了。

现在每次我在山里勘探时,背包里总装着自家炸的果条。咬一口嘎嘣脆,奶香混着麦香在嘴里炸开,仿佛又看见内蒙古草原上其其格家升起的炊烟,听见西米良村影的溪水声。这金灿灿的小食把两个遥远的地方连在了一起,让野外工作的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