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煲仔饭:在肝付町火箭发射场烹出的家乡味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在九州鹿儿岛的肝付町火箭观测基地,我一边盯着发射倒计时屏幕,一边用工程余料搭了个简易灶台。作为白天爬脚手架的工人,晚上颠勺的厨子,今天我要复刻的是一碗能让航天员都流口水的深圳煲仔饭!这玩意儿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腊味的油脂渗进米饭能快速补充能量,锅巴还能健脾胃,绝对是观测火箭时扛饿的神器。
先说说这煲仔饭的妙处——腊肠的肥油慢慢浸润每一粒米,揭盖时滋滋作响的声音比火箭点火还动人。特别适合像我们这种在工地挥汗的、熬夜加班的、或者像基地里那些盯着数据饿到胃疼的技术员。上次给航天小组送餐,有个小伙子连吃三碗,说这比航空餐管用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看看我的火箭基地限定版做法
第一步得在发射前两小时准备:从基地食堂“借”来的泰国香米要泡足40分钟,这个空档正好能检查一遍脚手架固定栓。记得有次火箭发射前突发强风,我冲去加固脚手架时,泡过头的米居然产生了微妙发酵,后来煮出来的饭带着酒香——这意外发现现在成了我的独门秘方!
第二步配菜要就地取材:肝付町特产的黑豚肉代替广式腊肉,用清酒腌渍后竟意外地搭。切肉时得学我们搭脚手架的手法——斜刀片、顺纹路,这样受热后才不会卷边。
关键步骤看仔细
第三步爆香要猛:把观测站维修用的耐热陶钵烧到冒青烟,油花溅起的瞬间像极了火箭推进器溅射的火星。上次发射任务时我太专注看倒计时,把蒜片炸成了炭块,结果发现焦香反而让锅巴更脆,现在每次都会特意留几粒炸到发黑。
第四步焖煮要卡准时间:米水下锅后得转小火,这个空档正好能去调整两个发射架的斜撑。记得有回火箭突然推迟发射,多焖了十分钟的煲仔饭居然形成了黄金龟裂纹,基地总指挥吃完直接把食堂改造任务交给了我。
最后淋酱汁才是灵魂:用鹿儿岛柑橘汁调配的豉油,沿着钵边浇下去时发出的嘶响,堪比火箭脱离架那瞬间的摩擦声。现在每次发射成功,基地都会让我做百人份的庆功煲仔饭,锅巴铲起来的声音就像掌声似的。
注意事项可得记牢:陶钵一定要提前烧热,这和搭脚手架要先固定基础是同一个道理;焖煮时千万别手贱开盖,就像不能随便碰已经校准的发射架;吃完记得用温水泡锅,不然粘底的锅巴会比火箭积碳还难清理。
那天观测塔上的同事用对讲机喊:“老张!你的煲仔饭香味飘到20米高的操控台了!”我抬头看着划破夜空的火箭,突然觉得食物和航天有个共同点——都得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在某个瞬间绽放最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