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糍粑:青铜古城里的软糯乡愁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商洛糍粑:青铜古城里的软糯乡愁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冷门却藏着大智慧的小吃——商洛糍粑!别看它名字带着“商洛”,其实在铜陵这地方,人们早把它揉进了自己的生活。你想想,铜陵啊,满街飘着牡丹香,博物馆里摆着三千年前的青铜鼎,可偏偏早点摊上最火爆的,总是那块热乎乎、黏答答的糍粑

青铜器里蒸出来的老滋味

要说商洛糍粑在铜陵扎下的根,得从三国时期说起。当年东吴的工匠在这儿铸青铜兵器,士兵们打仗要带干粮,就把蒸熟的糯米砸成饼,往怀里一揣就是十天半个月。这玩意儿扛饿、养胃,还特别顶事儿,矿工、码头搬运工都拿它当“能量炸弹”。现代人吃它就更合适了——办公室久坐的、熬夜加班的、肠胃脆弱的,热糍粑一下肚,像给胃敷了条暖毛巾。有一回我见个九十岁的老奶奶,牙都没几颗了,还慢悠悠啃着红糖糍粑笑:“这可比西洋面包舒坦!”

商洛糍粑:青铜古城里的软糯乡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亲手捶打出的烟火气

去年清明我在铜陵朋友家学做糍粑,才算懂了什么叫“功夫”。第一步选米就有讲究:得用铜陵江边产的圆糯米,提前泡足6小时,米粒掐开不带白心才行。第二步上笼蒸,竹蒸笼底下要垫老粽叶,水沸后中火蒸25分钟,等米香混着粽叶香窜出来就对了。最带劲的是第三步捶打——把蒸米倒进石臼,我和朋友轮流抢木槌,他喊号子我发力:“嘿哟!捶它个金银满堂!”手臂酸得发抖时,米粒才渐渐胶结成团。第四步趁热揪剂子,手心抹茶油防粘,搓成小饼后压个凹坑。第五步调馅儿:铜陵人爱用牡丹花酱混芝麻粉,再加一勺桂花蜜,包好后第六步用平底锅小火慢烙,烙到两面金黄微脆,咬开能拉出细长的丝。

那次我贪快少捶了二十下,结果糍粑入口发硬,朋友笑我:“青铜剑少敲一锤都成废铁,何况糍粑?”你看,连美食都藏着铜陵人“千锤百炼”的匠心

软糯里的文化密码

注意事项可得记牢: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煎糍粑最好用玉米油,冷藏别超过三天。铜陵人吃糍粑也讲究时令——春天配新茶,夏天佐绿豆汤,秋冬必定要炖锅羊肉。这让我想起牡丹园里那块汉代青铜镜,镜钮铸成糍粑似的圆坨,考古队长说:“铜陵人连照镜子都要摸着圆润的东西。”或许这片土地早就把青铜的坚韧、牡丹的雍容,都揉进了日常的软糯里。下次你若来铜陵,记得清晨去街角买块刚出锅的糍粑,看热汽混着江雾升起时,三千年的烟火气都在你舌尖化开。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