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老鹅:阜阳人餐桌上的非遗味道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4

句容老鹅:阜阳人餐桌上的非遗味道

记得第一次在阜阳朋友家尝到句容老鹅时,我盯着盘里酱色油亮的鹅肉愣了半天——这分明是江苏名菜,怎么在皖北大地扎了根?朋友笑着用阜阳话道:"俺们这儿杂技演员练功要体力,剪纸艺人熬夜要补气,这老鹅啊,比本地牛羊肉还带劲!"

千年流转的养生效用

句容老鹅其实源自明朝朱元璋时期的江苏句容,当年是御膳房秘方。阜阳作为南北通衢的杂技之乡,清代镖师们走南闯北时把这道菜带了回来。老鹅性平温补,含丰富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三类阜阳人:练杂技的年轻人需要强筋健骨,做剪纸的匠人久坐需活血,还有产后妇女调理身体。去年冬天见剪纸非遗传承人马老师,她工作室总飘着老鹅香:"剪精细花样手要稳,吃三个月老鹅,手抖的毛病真好了些。"

我家厨房的翻车实录

去年冬至我非要复刻这道菜,结果闹出大笑话。本以为按网上教程用两年老鹅就行,特地跑到三十里铺找散养鹅。谁知焯水时没加干山楂,炖煮时满屋腥气,急得我抓了把阜阳特产焦馍碎扔进去去腥,没想到成就意外美味——焦香渗透鹅肉,竟像给鹅肉裹了层脆壳!

现在我的改良做法请收好:选3年以上的溧水老鹅(鹅掌茧厚如硬币者佳),配阜阳黄淮平原的紫皮大蒜。具体分六步:1. 鹅块冷水浸泡时加一勺杂技演员练功后泡手的草药包;2. 焯水要放三片阜阳临泉县的柿饼;3. 爆香阶段用八角炝出糊香(别怕微焦);4. 炖煮时埋入剪纸剩下的红纸边(天然色素);5. 收汁前淋半勺阜阳格拉条的黑芝麻酱;6. 关火焖制时盖张蒸笼纸,纸上放蒜瓣轻拍——这样蒜香能透而不冲。

句容老鹅:阜阳人餐桌上的非遗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个要命的细节

最关键是火候控制!阜阳杂技顶碗的稳劲得用在这里——前半程烈火如翻跟头般猛烈,后半程文火如走钢丝般精准。上次见杂技团厨师炖鹅,他掐着表转换火力:"这得像咱们转碟子,快一秒慢一秒都要砸。" 另外切记:术后人群要去掉当归,孕妇避开山楂,痛风患者喝汤别超半碗。

如今这道融合了剪纸艺术精细、杂技力量美的老鹅,早已超越菜谱本身。每次掀开锅盖的白雾里,仿佛能看见蹬缸艺人腿上的肌肉颤动,听见剪纸师傅的剪刀窸窣。所谓非遗传承,不正是让老味道在新土地上长出别样枝桠吗?

关键词:其他